郑联春
广东省龙门县蓝田民族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896
摘要:生物这门课程是从初中开始学习的,可以说学生的生物基础是在初中阶段打下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在此阶段可以打好基础,就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敲门砖”,因为兴趣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促使学生不断学习,而且还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初中生物学科而言,以“兴趣”为着眼点,探讨如何构建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教学课堂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生物课本中的原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或者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了该知识点,所以如何运用就成为该课程的主要问题。基于该问题,生物老师可以在班级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也可以加入生活化元素,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生物。
一、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是什么
“高效”顾名思义就是效率高,涉及到两大课堂主体,一是学生—主要指学习效率高,二是教师—主要指教学质量高,换言之,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就是实现“两高”的生物课堂,在这种模式下,已经突破了传统低效率的教学模式,打造了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又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第一个方向的理解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第二个方向的理解是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学习热情要被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建立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学会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明确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充分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同时,跟得上老师教学的进度。
第二,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好是形成一种互动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也有兴趣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进行学习。
三、以兴趣为出发点,构建初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性
生物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接受生物这门枯燥的学科,才能接受教师的授课方法,进而进一步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以兴趣为出发点,构建初中生物课堂的策略
1.做好生物课堂导入,创立情境进行教学
导入环节是一节好课的开端,这直接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环节,为此,生物老师要善于创造一些有意思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课堂开始时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创立情境进行教学,将其与导入环节相结合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打造趣味性的生物课堂,比如可以创立问题情境,为此生物老师必须以明确清晰的思路对课堂进行设计,并辅以本节课的知识点,将两者联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的由来”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比如“人从哪里来”,“人是由女娲造出来的还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人一开始就会直立行走吗”,“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是哪个生物”等等,这样用一连串的问题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2.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而兴趣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成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是高效的课堂,对于生物这样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而言,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
例如,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所以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时,生物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试验平常所吃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如蔬菜,水果;或者观察日常所喝牛奶,麦片,零食等包装袋上所含成分,并记录成分量的数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辨别食物所含营养成分,让学生初步了解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对于老师而言,首先需要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生物学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和生动化,教师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多数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非常重视学生和热爱学生的。其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血液和细胞”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生物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红血球的显微镜图像,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细胞,当学生看到这样形象生动的照片时,就会立刻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将提前在医院收集的病人化验单发给学生,让学生贴入实际生活认识血液成分,了解文字符号代表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新颖的感觉会很快引导他们去探索生物学知识。
4.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
为了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关键的一步是开发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模式。学生最终是否能真正理解生物学知识与能否建立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能否建立生物思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度越高,生物思维就越发散,理解起来就更容易。
因此,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适当的调整课堂气氛,将单调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发散,对学习的热情可以大大提升。
5.改变传统的预习模式
传统的预习模式一般要求学生看看目录,大小标题,用笔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就可以了,但这种预习方式很可能造成学生课前随便应付或不做预习的结果,效率低下且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和目的,不进浪费了时间,而且课堂效果也不佳,因此,任何学科的老师包括生物老师都应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改变创新传统的预习模式。
比如针对生物学科,学习细胞方面的知识,布置的预习内容可以是找找身边有去医院做过检查的人留下的化验单,观察化验单上的名称和数据;学习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动物的图片,认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可以捡一片树叶以供上课使用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满足了学生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生物的奥妙所在。
五、结语
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对于生物学科这样一门全新的学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打好生物基础,为后续生物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为此,生物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课堂激发型教学行为案例研究[J]. 王苑,朱学伸.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J]. 林惠玲. 考试周刊. 2018(08)
[3]将初中生物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J]. 荣松. 吉林教育. 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