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构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王丹姝
[导读] 心育的实施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打造协同支持系统,通过打造一支由“项目组成员+班主任+朋辈+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心理教育专家组”组成的心育共同体,从而形成我校体验式心育的六大支持系统
        王丹姝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心育的实施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打造协同支持系统,通过打造一支由“项目组成员+班主任+朋辈+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心理教育专家组”组成的心育共同体,从而形成我校体验式心育的六大支持系统。
        关键词:心育,支持系统
        鸣凰中心小学以“美好”为核心价值追求,秉承“用心教育,追寻美好,奠基终身”的办学理念,指向培养“有爱心、慧学习、善合作、爱创造、乐生活”的“五彩鸣哇”,用心打造一所让师生幸福成长的美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经历的都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除了学习外,学校还应注重各种发展任务。注重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学校积极心理环境的指标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才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们的生命中埋下美好而积极的种子,唤醒生命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以达到和谐积极的生命状态。
        心育的实施需要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打造协同支持系统,学校打造一支由“项目组成员+班主任+朋辈+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心理教育专家组”组成的心育共同体,形成我校体验式心育的六大支持系统。
        1.项目建设组:扬好心育风向标
        积极通过“凌云心语”工作室组建项目组,提升此项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好年度项目计划,通过对项目组成员校外培训、校内研修等方式,让他们成为支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承担重要责任。积极开展校内示范课、策划心育节、校园心理剧、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活动,让项目组扬好心育风向标。
        2.班主任研修班:做好心育主心骨
        班主任团队是心育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育人手段的科学性、实效性,促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心骨。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科研、交流反思、自主修炼,全面构建班主任团队建设的四维体系。“专家引领”让心育培训从高起点启动,为班主任的心育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踏上心育能力提升快车道;“团队科研”开展项目组、年级组心育研讨课,增强队伍心育科研意识和提升心育能力;“交流反思”,促使加强交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团队中交流,促进共同成长;“自主修炼”让班主任享受自主成长的喜悦。

每周组织一次专题研修活动,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把这些研讨结果积极共享,如研究: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班主任如何通过班会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主题的选择、形式等;班主任如何通过个案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沟通的技巧、分析能力、辅导技巧等;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系列建设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环境和制度建设等。
        3.朋辈成长站:奏好心育成长曲
        每班设立心育委员,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同伴互助式朋辈辅导的新模式,朋辈之间的距离相对更近,关系更密切,更方便倾诉。通过设立朋辈成长营,让心育委员掌握更多更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成为心育工作的基础与纽带,以最快最方便的方式了解班级学生的心情与心理状况,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心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用自身绽放的生命影响身边的同学,唤醒生命向上生长,这也是一种对孩子们心灵生长非常重要的教育支持。
        4.家长赋能营:造好心育避风港
        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家长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在校的六小时,而家长的言行,除学生在校的六小时之外一直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来源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有些孩子的特异行为、不合常理的举止、想法,实际上都来源于家庭。由此可见,有效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家庭教育,不是简单地教育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让家长成为儿童品格建设的生力军,成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学习的导师。通过成立“梧桐树家长赋能营”,举办亲子体验式团辅、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沙龙、微型家长会等活动,让家长也通过体验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家长培养和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从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5.志愿者加油场:建好心育高架桥
        不光在学校、家庭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心育活动,还要多方挖掘校外志愿者资源,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加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架起与社会相通的高架桥,在参与社区性、社会性活动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比如与常州大学、武进青少年活动中心、武进“心家园”助残服务中心、南河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整合资源,拓宽心理教育场域,借助志愿者群体建立协同家校的支持系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6.专家助力军:组好心育智囊团
        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更加专业的心理专家作为智囊团,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出谋划策、保驾护航。除了我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凌云老师以外,积极组建以校外的心理咨询老师、医院的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成为心育智囊团,精心策划活动,让他们成为心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长期以来,通过积极构建体验式心育协同支持系统,凸现教育价值与系统育人的力量,通过支持体系内部自赋能、自成长,从而支持学校每一个生命的完整而丰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闭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形成良好的品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