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兴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中心小学 广东韶关 512600
摘要:2020年初春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手机成为线上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主角。然而学习之余,不少的孩子因上网课之余沉迷于手机游戏,甚至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为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帮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心瘾”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责任。
关键词:培养好习惯、多陪孩子、建立信用关系等
2020年初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为响应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级各类学校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保证教学进度,保证学生在家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效率。手机成为线上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主角,学习之余,孩子除了吃饭和睡觉,眼睛都在盯着手机,玩手机游戏是每个孩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即便是懵懂的小孩子也会操作手机游戏使用,随着开学复课的到来,许多孩子很难从手机游戏中走出来,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学习:上课精神不集中,作业马虎应付,对学习的兴趣、热情降低,这也成了最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事情,无论如何严厉管教、劝说、批评都难以让孩子从手机游戏的“心瘾”中走出来。在现实中,多少家庭因对孩子玩手机游戏管教不当,导致孩子性格扭曲,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的心理倾向。
为更多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帮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心瘾”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责任。
一、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危害。
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儿童过度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紊乱等一系列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甚至影响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体表现为。
(一)影响学业成绩。由于长时间玩游戏,造成学生身心疲惫,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哈欠连天,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二)影响生长发育。大量研究发现、证实,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稚嫩的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而手机微波具有对水分越多的器官伤害越大的特点,因而,微波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此外,长期发短信还可能导致孩子手指发育畸形;低头玩游戏等,会对孩子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
(三)影响思维模式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电话和短信剥夺了孩子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孩子变得怯懦、孤独、偏执。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其他事时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思考方式。
(四)影响亲情,加深隔阂。频繁给同学、朋友发短信,有可能让孩子们更不会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同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就使得下载游戏更为便利。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度沉迷于游戏中,影响其成长。
(五)影响孩子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手游都可以免费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花钱来加强自己的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学生挥霍钱财,甚至是背着父母浪费父母钱财的恶劣情况。在一项调查中,竟然发现一个小学班级里过半的学生都在游戏里花过钱,少则100、200,多则几千。而且在游戏里花多少钱竟然成为许多小学生攀比的话题。
二、如何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心瘾”
面对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种种危害,家长们真是忧心忡忡,我们所担忧的正是我们要解决的。要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心瘾”,解决这个大问题,得从“小处”着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入手,您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来解决孩子沉迷于手机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如从复习开始就规定孩子每天做完功课后,自己收拾好自己的小屋子、小书桌、小书包……之后才出去玩,保证晚上8:30开始睡觉。为肯定孩子的成果,每当有客人来,要带客人参观一下他的小房间,并故意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很自觉,很听话,还会收拾房间……”听到父母夸奖,孩子很高兴,更加自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更加乐意听父母的话,所以父母的称赞的话语是孩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强心剂。
(二)鼓励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要求孩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认真完成,当然也给他鼓励。每次写完作业,要点评一下他完成后的作业,表扬他哪些字写得好,哪道题做得认真,听到家长的赞扬,孩子常常会说:“我再写一页更好的给你看”于是又工工整整的写开来。其实孩子也有马虎的时候,就在我们的总结和表扬中不知不觉变得认真做每件事了。
(三)多陪陪孩子,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有很多父亲跟我说他们的孩子不听话,很难教。这些父母平时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所需。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很少过问,放任自流,不和孩子玩,不和孩子谈心,等老师告了状,出了问题,才恶狠狠地训斥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孩子怎么能接受得了呢?怎么会听父母的话呢?“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各位家长,无论你工作有多忙,有多少应酬,都应抽空多陪陪孩子,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是人生积累的最大财富。和孩子一起摔跤、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等。这样既可以和孩子拉近关系,又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磨练孩子的意志。经常能着孩子领略家乡的湖光山色,从小放飞孩子的心,从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孩子的心智赢在起跑线上。
(四)让孩子每天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对孩子不娇不纵,从小规定孩子每天要承担1—2件家务,如扫地、洗菜、洗碗筷……让他明白在家庭中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要为家庭尽自己所能,从而培养他的责任心。家长也要身体力行给予适度的物质奖励,让孩子懂得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同时通过劳动,让孩子知道节俭,从而不乱花钱去买游戏装备。
(五)培养孩子健康的社交圈子,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现在孩子有爸爸妈妈爱着,爷爷奶奶护着,独生子女是家里的轴心,一切围着子女转,一切好处都给了孩子,致使孩子容易滋生自私的毛病。出于对孩子的爱,孩子自私的习性很难引起父母的重视。要纠正这种现象,要让孩子成为有爱心的人,因为关爱他人也等于关爱自己。培养孩子爱心应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平时把孩子的小伙伴的一家请到家里来吃饭,让孩子把自己好的东西和朋友分享,并要求孩子好的东西要让长辈先吃,客人先吃。平时亲朋好友生病,带孩子一起去探望,不方便带孩子去时,回来也一定告诉孩子,让他懂得要关爱别人,以此来培养孩子的亲情、友情。让孩子做有情有义的人。让孩子做有大爱的人,如同给孩子远航的船上挂上风帆,让孩子飞翔得越远。
(六)建立信用关系,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心瘾”。手机游戏也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孩子的爱玩天性,合理的玩一玩也可以放松身心,本着开放的心态,和孩子来个“君子协定”,让孩子主动向家长报告玩手机游戏的时间,把每天玩手机游戏控制在2小时左右,对开拓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还是有益无害的。
暑假就要来临,孩子们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对手机游戏更是欲罢不能,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沉迷手机游戏不仅会让孩子心思浮躁,耽误学业,长时间操作游戏也会伤害孩子的眼睛和脊椎。家长们应该持有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制止和打骂的方法,一定要有力度执行约定,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让孩子走出手机游戏的“心瘾”,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