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苏学梅
[导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媒体的各种教学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苏学梅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褚国昌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108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媒体的各种教学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教学作用,广泛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优化阅读教学模式,提高课堂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指导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和高质量资源交换的促进已成为教师们的热门话题,在教学阅读中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被广泛使用。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路,使用互联网技术改善阅读学习成果,为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
        语文学科中包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但鉴于目前农村的语文教学,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模式单一是其主要问题,大多数老师教语文时,通常让学生预习,然后讲解,最后让学生复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养成了抗拒的心理,而语文教学的影响并未得到体现。同时,一些老师试图在课堂上解释教科书中的所有问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学生无法解决教科书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内容过于局限
        在设计和选择教材时,教师总是遵循自己的想法,并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引入新的事物,因此,整个教学效率很低,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习内容多样化,引入新的东西,并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在过去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总是将教学作为一项任务,而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他们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该课程或他们是否掌握了学习技巧,整个课堂更像是老师的个人表演,学生什么都没学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学生学习,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以确保学生有效的学习,但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这一点,也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2]。
        (三)教师不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
        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不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也是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只重形式而轻内容,把课本上的内容变了个花样,让多媒体课件变成了一块块美观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原本的目的则无法实现。还有的老师因为年纪较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接受缓慢,无法很好地去操作,更不用说去制作精美的课件,学校对这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培训,所以他们宁愿用传统的方法,也不想用多媒体教学。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对策
        (一)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刚接触阅读时,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阅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展开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阅读文章中不懂的字词弄明白,用汉语拼音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记忆。在小学生掌握好阅读中的字词后,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朗读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标准的发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从而理解文章含义。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能够通过整体性的阅读,掌握阅读文章的整体意思。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语文阅读教育。如果一开始就按照严格的语文阅读训练模式,会造成小学生心理上的难以接受,从而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对阅读上的排斥,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语文阅读的相关内容。例如,在教学课文《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黄山的风景,配合视频和音乐,让学生置身于黄山风景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增强其阅读体验。
        (三)用微课进行阅读教学
        首先,在课前用微课进行预习,打下课堂教学基础。以往的语文阅读课是先由教师讲,后由学生学,微课的使用可以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先通过预习微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引入教师的讲解,起到激发兴趣的效果,学生也不会因为对内容一无所知而迷茫。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先用微课视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那个时代同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后再来讲解课文,这种“微”阅读的教学方式与语言解说相比更有力,也会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其次,在课堂上用微课讲解,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人文内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讲解文章时做到针对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在选择微课资源时尽量避免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的视频,要甄选优良的微课资源,否则反而会拉低课堂质量。比如,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的言语讲解很难让学生感受钱塘江的壮观景象,这是就可以运用微课相关视频来让学生感受钱塘江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效果是苍白的言语难以呈现的。又如,教学汉字、词语、语句等三个板块内容时,教师可以分别选择三个微课视频针对性的组织课堂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逐级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课中体验。
        最后,课后用微课复习,互动式教学。课后微复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对此,教师可以展开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设计,让有不同薄弱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一些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较差,那么就安排这些学生观看词句讲解类的微课视频,以便及时解答学生新中的困惑,做到当天疑问当天解决,还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即使是看微课视频也难以解决心中疑问,这时,教师可以避免反复讲解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提示他们多看几遍微课视频,再看不懂的地方选择“暂停”多思考一下,在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独立的学习精神,这对其将来的学习也能带来帮助。
        (四)利用互联网优化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在手机和计算机上使用易于使用的教育平台,以多种方式组织功课,例如预览、阅读等,以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无缝结合,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式。此外,还可以使用学习和教育平台来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并选择阅读难度适当的作品,帮助学生实现目标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应抵制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或阻止学生使用电子阅读产品。基于对当前社会环境的理解,以及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对不同类型阅读材料的偏爱以及对课堂阅读教学的期望,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教学方法与心理教学相结合,学生倾向于喜欢音频和视频,人机交互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有目的地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论
        简而言之,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和实践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思路,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静.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2]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