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岗位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廖淑莉
[导读] 对我们国家现行的课程体系予以分析可知,劳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廖淑莉
        广西柳州城中区弯塘路小学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对我们国家现行的课程体系予以分析可知,劳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对教育途径适当拓展,并保障劳动实践教育能够顺利展开。为了使得劳动教育更具实效性,要将班级岗位具有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展开岗位建设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形成牢固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可以大幅增强,进而保证劳动习惯逐渐养成。
        关键词:班级岗位;劳动教育;有效途径
        引言:对于青少年来说,若想保证自身的成长更为稳健,必须要对劳动教育予以加强,将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学校劳动教育来看,班级岗位建设是可行的途径,而要保证效果能够达到预期,必须要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寻找到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
        1班级岗位的内涵
        从班级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说,若想保证学生在校生活更为有序,必须要将班级岗位设置到位,尤其是要对劳动岗位建设予以加强。通过班级岗位设置可以使得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但其和传统班委是存在明显差别的,班委是依据职位来确定管理人员,班级岗位将每个方面都纳入其中,不同学生承担不同岗位的工作,所有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服务意识。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并利用其来对劳动品质进行培养[1]。
        2班级岗位的特征
        一是日常性,班级岗位和社会、家庭劳动是存在差异的,切实做好班级岗位建设可以使得劳动教育、学校生活、日常学习等切实结合起来。保证班级岗位能够合理设置,可以使得学生拥有更为理想的实践平台,其劳动素养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二是教育性,通过班级岗位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有机会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劳动岗位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无论学生负责的是哪个岗位,并要促使其主动去发现、分析问题,进而寻找到可行的途径予以解决,并依据具体的实践来展开反思,使得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切实满足。
        3劳动教育概述
        在展开劳动教育时,需要关注的内容是较多的,劳动的观点、态度、情感、知识、能力等均是不可忽视的。要将劳动教育所要达成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幅提升,核心素养也能够切实达成。然而国内不少学校并未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智育方面。若想保证立德树人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必须要对劳动教育切实做到位。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得学生的实践意识逐渐形成,创造精神也能够真正生发出来。若想保证劳动教育更具实效性,应该要通过有效途径来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其劳动技能也会得到增强[2]。
        4以班级岗位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施过程
        4.1设置岗位,明确劳动意义
        从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必须要对班级岗位予以细化,依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合适的岗位,卫生、绿植管理、图书管理员等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岗位数量是较多的,这就使得学生选择时会出现无法决定之感。在对岗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要通过不同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对每个岗位所要承担的职责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岗位。比方说,从事图书管理员岗位的学生应该要拥有较强的系统分类能力,而从事绿植管理的学生则要对绿植养护有一定的了解等。集合班级学生的全部智慧完成好岗位工作职责,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真正履行好职责。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培训工作,确保其能够对不同岗位的有正确的认知,保证工作职责能够履行到位[3]。


        4.2岗位聘任,激发劳动意愿
        为了保证劳动教育赋有实效,必须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其主动投入到劳动活动中,并可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在对班级岗位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民主、公平等原则必须要落实到位,如此方可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教师可通过竞选方式来将学生岗位予以确定,如此可以使得学生拥有自由选择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则要从自身的现状出发来对岗位进行选择。对班会课等加以利用,让学生竞争述职,继而通过投票方式来将岗位人员予以确定。部分岗位可以采用多人制,如此可以使得学生对岗位的珍惜程度大幅提升,进而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有些岗位可以采用轮换制度,可以一月轮换一次,或者是一个学期轮换一次,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的参与意愿更为强烈,并可在不同岗位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
        4.3岗位实践,培养劳动意志
        众所周知,劳动是有一定美育价值的,这点可以在劳动的过程、成果中展现出来。当然,若想保证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美感,必须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班级岗位的内容是较为丰富的,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岗位中产生良好的体验,进而使其劳动品质得到提升。当学生能够切实投入到劳动中,可以认识到劳动成果的价值所在,如此一来,其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等就会给予充分尊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良好的劳动成果时,其内心中就会出现满足感,其对劳动的热爱程度就会大幅提升,劳动习惯也会逐渐养成。比方说,从事绿植管理的学生除了要将种植、浇水、修剪等日常工作做到位,同时要将植物成长的过程予以详细记录,如此可以对劳动价值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并可感受到劳动的践行。切实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可以使得学生具有的劳动技能大幅提升,劳动素养会得到增强,尤其是能够感受到劳动具有的魅力,其劳动责任会逐渐提升,劳动习惯也能够切实养成[4]。
        5实施成效
        5.1增强了劳动责任心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班级岗位中履行自身职责时可以使得自身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比方说,从事膳食管理的学生原以为此项工作并不困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此时教师必须要告知其坚持,并对学习正确的方法,如此可以使其能够继续坚持,如此一来,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就会逐渐形成。为了保证学生的劳动责任心能够切实增强,教师必须要从其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可行的措施来促使其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相关共,在其享受到劳动成果的同时,其责任意识就会真正形成。
        5.2激发了劳动热情
        学生通过上岗前的培训,明确了每个岗位工作的职责,大家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轮已经竞选上理想岗位的小林这样说道:“我凭借自身特长争取到电教员的岗位,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劳动岗位,今后我可以发挥自己电脑技术娴熟的优势,为班级建设出力。”笔者还借助岗位轮换制度,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不同的劳动岗位;建立岗位考评机制,确保公平公正,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任重道远,教师应在各类活动中挖掘劳动因素,让学生能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乐趣与艰辛,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胜任劳动。
        参考文献:
        [1]梅月平.实现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同力同行[J].人民论坛,2020(30):60-61.
        [2]杨静娟.区域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五关注”[J].教学与管理,2020(14):13-15.
        [3]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4):9-13.
        [4]刘中华,隋桂凤.“新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19(10):22-25.
        [5]林珊珊.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先进班集体培育的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5):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