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胡嘉玲
[导读] 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胡嘉玲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心苏山小学
        摘要: 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量,也能对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等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本质上,通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理念有着直接影响,在无形之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能力作为当前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方面需要养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为了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提出语文要素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带动下,才能引导学生自主阅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安排,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要素,利用教材中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精短小故事,将教学内容引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课前我向学生讲述张思德同志的《毛主席同张思德的邂逅》这个故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张思德同志品质的了解,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语文要素,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阅读或者对事物判断过程中,通常会依赖于感性思维进行思考。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中视频功能,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搭船的鸟》,在讲授翠鸟捕鱼的过程时我马上播放的翠鸟捕鱼的视频,这样不断加深了学生对翠鸟动作的描写,而且体会了作者的认真观察,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效果。
(二)营造轻松阅读环境,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掌握到阅读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语文阅读学习更顺利,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嫦娥》这首古诗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们互相谈一谈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学生们可以谈一谈自己听过的嫦娥奔月故事,之后通过课文的学习,以及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编造一个新的嫦娥奔月故事。

通过这种故事会的形式,将课堂教学氛围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非常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后在引导学生详读这首古诗,学生们会非常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阅读自己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满足,进而实现了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三)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储备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找寻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后,我向学生推荐外国童话名著《绿野仙踪》。在课外阅读中,因为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在引导学生读《绿野仙踪》这本书时,我做到以下目标:教会学生看作者简介、引言导读、故事简介、目录部分等,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应根据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哪本书可以阅读,哪本书不适合阅读,让学生有意识选择适合阅读的刊物。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等,给其推荐适合其阅读的刊物。在阅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文章中一些优美的段落或者语句进行抄录,例如《难忘的泼水节》是借助关键词来进行讲述文中的内容,那么在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我就可以让学生摘录10个关键词练习表达。这种迁移训练的好处是能将某一种技巧不断巩固。让学生对抄录的语句和词语多次阅读,并在后续写作中应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也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实施交流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即便受到同一位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但是每个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有所差异,阅读理解水平也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和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定期为学生组织开展一次阅读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老师及同学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收获,把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与其他同学分享。例如,在安排学生阅读《绿野仙踪》以后,我将组织安排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和其他同学分享,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阅读想法和心得,从阅读中学习的作者的写作技巧。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深入交流,让每个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长时间如此,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语文要素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诗歌朗诵大赛、交流读后感等,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通过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习更多的阅读方式和技巧,优化阅读过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现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语文要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给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66+68.
[2]秦艳鲜.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农村小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1):109-110.
[3]吴爱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3):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