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用训练 升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陈伟松
[导读] 语文是一门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

        陈伟松
        苍梧县六堡镇九城小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正是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学科的工具性,也同样需要重视这门学科的人文性。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常常会在阅读教学中增加一些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存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东西,语言的存在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其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学科便是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作为一名优秀的语言教师,其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后天不断培养的。为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开展语言训练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其教学环节比较多,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阅读教学又是一个基础教学,为此阅读教学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重要途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开展现状
        虽然说各所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开展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将对此做出分析:
        第一,学校对阅读教学不重视,语言训练几乎不开展。虽然说各个语文老师都重视语言训练的开展,且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但这种要求并非是强制性的让学校开展,再加上新课改实施的还不够深入,不少学校都没有与新课改接轨,对阅读教学本身就不怎么重视,自然也不会监督教师去开展语言训练的。
        第二,阅读教师方式没有得到创新,学生所能用到语言文字能力的地方比较少。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不少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对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升级与改进,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教师开展的语言训练方法不对,学生得到的锻炼也少,所得到的收获同样也少,由此便让不少学生产生了自己花了时间,却没有一点成效的感觉。
        第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说到底还是在现在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并没有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是以自己为主导的。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自然而然的会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即便是在语言训练的开展过程中,依旧也是如此,这样的教学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效率。
        二、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某位教育学者说过:“言语的发源地便是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语言的动机才会得以产生,语言也会随之得到发展。”而小学生的整体性格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太好集中的。那么根据这一点,教师便应该为自己的语言训练创设出相关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接受语言训练,不仅会产生语言的动机,更是会对训练产生极大的兴趣。
        例如在《窃读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向学生开展《窃读记》这篇课文的阅读时,为学生创生情境,以此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语言训练。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活化的情境。
        师:同学们,在文章当中,作者提到了一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滋味,只不过同学们那时没怎么注意到而已。现在就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现在的你和文章当中的小姑娘一样,特别想去书店里看书,书店里几乎没有小孩子,书店的老板也说过不让小孩单独进店挑选书籍。于是你在进书店的时候,刻意挨着一位大人进了书店,让书店老板没有发现你。

进了书店的你立马找到了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但你在专心阅读的时候,又特别害怕书店老板会发现你,那么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思考片刻后积极回答。
        教师在向学生描述这一情景的时候,为了更加切实的为学生创设出这个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班上的学生在思考了一会之后,不少同学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王明同学说道:“老师,我想我那个时候是非常害怕的,因为我是小孩子,书店老板是不让我们单独进书店的,假如我在读书的时候老板发现就我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肯定会让我出去,这样我就不能继续看自己想要看到的书了。但是我觉得我在担心的同时心里肯定也是开心的,因为我在那个时候继续阅读了我自己想要看的书。老师,我想我这是时候是能够理解《窃读记》这一课中作者所说的那种又惧怕又快乐的感觉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兴趣。
        (二)遵循规律,注重训练整体发展
        任何教学的开展都是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自身所带规律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开展语言训练时,因为自己设计的方法不够合适、不够科学,导致整个语言训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对文章的阅读情感也遭受到了割裂。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言训练时,便应该遵循规律,并注重训练整体发展,以此确保自身开展训练的有效性。
        例如在《我的童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用抓住关键词的方式来展开语言训练,这样既遵循了阅读教学原本的规律,也让整个语言训练教学向整体化发展。像是在《我的童年》这一课中,教师便可以抓住“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意思,我们大家来一起猜一猜“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这两个词的意思。
        生:老师,这两个词主要是用来描写作者父辈生活的艰难的,所以我认为“相依为命”是指彼此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意思,而孤苦伶仃则是无依无靠的意思。
        师:既然同学们能够理解到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那么在文章当中,作者究竟是怎样表现出这两个词的意思的,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在什么样特点的人身上来描写才会比较适用呢?
        如此展开语言训练,教师不仅遵循了该篇课文的阅读规律,也很好的利用了文章中的关键词来让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三)关注差异,全体学生参与训练
        素质教育下要求教师们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方面,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一个班的学生不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也是存有不同学习基础的。为此,教师在开展语言训练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言训练中去。
        例如在《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语言训练时就应该关注学生差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语言训练中。为此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在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山中美景,然后让学生们做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曾经山中游玩的经历。之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去利用网络收集一些相关的山中美景图片,根据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在制作一张小报。学生在介绍自己曾经的山中游玩经历时,教师发现学生介绍了不少地方的名山景点,例如庐山、黄山等等。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游玩之处与作者游玩之处进行对比,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进行阐述。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自己自由分组,让学生自主讨论与参与。
        三、结束语
        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语言训练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不断钻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遵循规律以及关注差异,均能很好帮助教师开展语言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芝. 情感的教育 人格的升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5):15-16.
[2] 刘英. 语言文字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J]. 教育, 2017(1):00076-000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