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归全
湖北省崇阳县天城中学 437500
摘要:初中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然而我们面对现今的改革层面而言,特别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建言,国之利器母语为重。首先作为国语来说,我们生活学习必不可少,我们也本着尊重民族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必要性,所以必须学好语言的基础。学教与一体,老师储备日常知识,不仅是课本知识,业余知识也很有必要。多元化,多思维方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母语培养;生活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情趣符合当代人的特色。语文基础知识是母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其中包括民族特色,民族氛围。一个民族一定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民族魂,所以我们国人一定要学好自己的文化,继承先辈的精神财富。使之发扬光大,一代代体现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一、在生活中教学,语言沟通中提升
初中语文教育一定是培养素质基础教学的必备利器,更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无论我们平时交流思想还是日常生活,必然是在文字沟通中生存。人与人地交流,学习兴趣的培养,无不是一项基础的基础。然而作为学生平时学好语文课,特别是学好初中语文课程,是极大提升自身生活感悟的基础知识,也是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无论是语言组织能力还是运用能力,没有一项可以离开语文。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的一项技能,衣食住行与语文的教学有不可分割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学好这个基础知识,结合到生活实际中、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冬天的散文。作者把济南的冬天与北京的冬天做了一个鲜明对比,北京的冬天,冬天一定要刮大风。济南的冬天风是没有风声的。济南本身是一个山城,山、水、雪是那么有特色,那么有风格,在作者笔下传神的刻画出来了。对于这篇课文,课上大家可以探讨一下冬天的特色,风是什么样的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真正体会到冬天在大家心中的样子。课下可以要求学生们也写一下自己心中的冬天,或者大家也讨论一下自己心中的冬天,或者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有了对比、有了分析,才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也更加有方向感。语文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最终能运用到生活中,成为生活的助伴。
二、深抓教材的美感,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都是经典文章,也是著名作家的得力之作,其中可圈可点的数不胜数。阅读其文章,仿佛有身临其境的一种美的感受。
学教娱乐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就是最好的文章,文章就是最好的生活。读书、读经典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能把这种快乐带进生活,带进未来的生命中。又怎么能不感恩,又怎么能不感慨生命的伟大,文化的魅力之神韵。读一篇好文都是有美不胜收的感叹,更何况读这么多名人的文章,我们好似沐浴在作者的精神食粮中欲罢不能,实时回味,时刻思考。生长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美的东西,又有很多值得回顾的东西。
例如《白求恩同志》,讲了一个外国友人帮助中国抗日战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宝贵精神,国际友人为了帮助中国可以不远万里,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救治伤病员,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毅力?这又是什么国际友情!白求恩同志最后为了救治中国前线战士的生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可歌可泣的共产党人的形象,一个能让中国人民永远铭刻于心的外国友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或者重于泰山,或者轻于鸿毛。”同学们可以反思自己,如果自己是一名著名的医生是否有这种精神,这种奉献。那种为了共产国际,可以不惜生命的境界。我们能吗?我们到底还有什么差距?在反思中前进,在学习中反思,学习不在于仅仅学习文化,还在于学习这种精神的背后的一些东西。这就是精神内涵的深层次的挖掘了。
三、强化人文素养,促进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不仅仅只是汉语而已,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作为一种文化,她不仅仅根植于民族精神中,更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优秀的历史思想,代代相传的儒教思想,传统文化已经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所以每个中国人一定会牢记自己的文化,牢记自己的精神素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爱国热情,培养传统文化遍布大江南北。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文字的敬仰,对古人和先贤的恭敬之情。读好教科书,做一个新时代的强人,给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有生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是深浅适宜,教书育人的国语教育。初中核心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在课程教改中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教育,让文化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让语文这一中国文字,引来世界喝彩。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语文是我们中国人交流的重要语言,也是世界重要的语种之一,作为中国人,教育好下一代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这会让我们国人更有信心,更敢于面对世界强国,也能让我们逐渐站在世界之林,并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 马忠清.??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
[2]新课改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 林澜瑛.??考试周刊.?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