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老县城小学,湖北省 襄阳市 441800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对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形成有效的转化,是学校与老师一直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分层更加明显,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从整体教学作出分析,关注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形成有效转化。
关键词:学生分层;教学方式;培养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五年级是学生的转折点,因此老师更要加重对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关注与教学辅导。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低,难以跟上常规的学习进度,导致性格比较敏感,再加上学习理解能力较弱,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因此,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关注这部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加强这部分学生的有效转化。
一、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控力较弱,很难长时间投入学习,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目前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照着书本进行知识讲解,学习氛围枯燥,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老师采用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对这部分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学生缺乏自信心
中等生和学困生除了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外,还缺乏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中等生和学困生消化知识的速度较慢,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自信心大受打击。再加上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不恰当,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后进生态度不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无法树立自信心,难以提高学习成绩[[]]。
(三)缺乏老师以及家长的关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学知识的灌溉,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以及鼓励。对于中等生以及学困生来说,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落后,渴望得到老师以及家长的关怀与鼓励。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班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跟学困生玩耍,老师也对中等生和学困生没有足够的关心,再加上现在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成绩上不去,从而失去耐心,对孩子进行打骂等,这样的行为完成不利于学生学习。
二、转化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也是教学中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数学游戏的教学方式,打造有趣、轻松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投入学习[[]]。例如,老师在教学《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熟练掌握概率问题,并且可以独立对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老师通过一则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其次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盒子以及颜色不一样的球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而学习概率问题,老师将问题写到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回答黑板上的问题。老师鼓励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进行游戏体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并且经过游戏验证将结果进行分享,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促使他们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树立自信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途径。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建立激励政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给予中等生以及学困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老师不应该设置过高的教学目标,只要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老师就应该给予鼓励,并且针对作业进步以及成绩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老师先向学生展示剪纸,让学生了解对称现象,然后老师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的含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时常关注中等生与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交流,待他们回答完问题之后,老师给予鼓励,增加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喜欢数学课堂,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家长和老师注重配合教学
老师和家长是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员,老师在学校负责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家长负责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进行课后辅导。因此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经研究分析,中等生与学困生学习成绩上不去除了自身接受能力差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老师跟家长不重视,在学校教学中,老师忽略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只在课堂中完成了教学,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情况,在家庭作业中,家长不能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而且对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和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在学校中,老师给予中等生和学困生极大的关心,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鼓励这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按照老师的要求约束学生,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且进行课后辅导,对于这部分学生,家长还有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老师与家长相互配合,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较难的学科,对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中等生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完美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茆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与转化策略[C].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20:991-993.
[2].梅明德.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J].华夏教师.2020(14):16-17.
[3].魏域欣;康健丽.培养兴趣,加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