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徐永红
[导读]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徐永红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老县城小学,湖北省 襄阳市 441800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智力的核心和基础。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和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拥有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究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处在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都很不理解,再加上现在数学的出题模式又非常的烧脑,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和推进,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实操、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正是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于数学的理解可能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对于他们错误的想法和观点我们不能直接予以否认,否则会丧失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究的信心,对今后的学习不利。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维方向发展,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枯燥、不乏味,带着兴趣去学习。
        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也是有帮助的。数学可以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时,不能单纯的从数学本质和应试教育上去引导,还要从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发散思维的过程[1]。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及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思维活动的教学,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操、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设置悬念,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处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在遵循每个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周期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疑问,激发兴趣。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为学生创设出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2]。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乘除法”,四年级学生虽然对乘除法有些基础,但是对于多位数的乘除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小型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自行购买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购物问题上学生会用到以往的购物经验和乘法来计算总价的知识。如一个学生想要买255支钢笔,每支钢笔价值30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会用30(单价)*255(数量)来获得最后的结果。通过为学生创造出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乘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加强实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就会不断的对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操作不仅可以然思维得到锻炼,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实操来强化该知识点。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三组不同长度的木棍,第一组:木棍长度分别为6/8/10CM;第二组:木棍长度分别为4/6/8CM;第三组:木棍长度分别为4/6/10CM,让学生用三组不同长度的木棍拼凑成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因为这个知识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就会加深在其心中的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
(三)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归纳总结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级都会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所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优等生和差等生分在一组,让学得快的学生带领学得慢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如此不仅可以带动优等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相交与垂直》时,让学生用三角板画垂线,个别学生可能不会利用三角板,这个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已经会了的学生和不会的学生组成一组,让会的学生做示范并帮助不会的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处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十分必要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对教学内容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并且能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理念,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对数学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瑞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文理导航, 2020(3):37-37.
[2] 王洪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20.
[3] 李大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读与写(教师), 2020(1):0152-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