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五环”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陈英蓉
[导读]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充分的理解,
        陈英蓉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滩镇中学  657703

        摘要: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充分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过程较为重要,本文精选五环教学,通过精致的备课预设、精心设计的导入、精彩的课堂活动、精密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精心的复习指导,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步骤;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课堂的有效性进行追求和探索。如果从广义角度来分析,有效教学范围较广,凡是能够促使学生发展,获得预期教学实效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性教学。本文就从具体的教学步骤出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追求有效性教学提出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把握学情备课,奠定有效性教学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进一步增大,教师就要把握好备课环节,精心选择内容,反复推敲,深层次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有效性教学基础。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要从多维度出发,从学生角度、课程设计、情景创设等方面进行。最为主要的就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解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主动探究,最终获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对《认识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时候,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刚进初中,从以往的家庭式生活方法变得独立性生活方式这个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初中生活同小学生活进行必要的对比。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恰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追求高雅生活、有质量的生活,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过好自己的生活。可以针对性设计相应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确立相应的追求,以及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促使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完善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深入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导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导入,可以将学生快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明确导入的重要性,导入就如同桥梁,可以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导入也如演出时的序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也如同路标,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和方向进行恰当的引导。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学习实际中,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对《爱在家人间》这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在上课前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家中去寻找父母疼爱自己的地方。通过学生们在家中的观察,能够发现很多平时没有关注的一些情节,从中明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比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②如果没有父母的呵护,我们的生活状况将是怎么样的?等等。在导入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对课前交给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通过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增进情感,从而将书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三、强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有效性的本质和关键在于相应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辅助。

能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并不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方面,而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假如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习进去,不管教师如何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都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同样,假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辛苦或者压力较大,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争取通过最少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策略融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对《诚实守信》这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段诚信商家的发展场景,接着播放一段关于不诚信商家破产的场景。如果学生对这种大场景的问题无法把握,教师可以从个人角度来播放一些关于诚信的例子,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充分明白生活中必须诚信做人,才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获得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在课堂中引入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让以往依靠讲授型的教学形式得到改变,从而探究出新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温故知新,巩固学习效果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这三方面,教学的核心就是对教学效益的追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传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进行反思,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进行特殊的关注,将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热点与教材充分整合起来,从而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教师要选好“题”,不能再进行“题海战术”。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典型性、探究性。通过精心选择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通过复习知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问题一: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受过挫折?问题二:自己认为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问题三: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问题四:今后会遇到挫折吗?写出一些具体的挫折,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通过设置这些特定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与具体生活相互照应,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五、开展实践性活动,扩展学习范围
  如果仅凭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其有限的,通过精当的社会实践,口蹄疫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性和知识实践性。新课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进行了规定,其中规定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学生课堂活动或者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得低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总时间的20%。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不但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聆听、表达、操作,并且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相应的生活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在对《公平与正义的守护》这课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画或者视频,当今社会中不公平的具体事件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具体事件中不公平的特点,以及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形成原因,充分调动学生的美好情感,从良好的情境中让学生去面对生活,结合具体知识让学生学会生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经营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能激荡学生情趣的活动情景,借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递,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精心备课预设、精心设计的导入、精彩的课堂活动、精密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精心的复习指导,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夏侯君;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科交叉与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3月。
[2]王忠明;浅谈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现代教育教研[J];2019年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