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慈
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510500
[摘要]目的:中职生学校归属感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作用,提高中职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利于其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但是通过资料查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问卷,不利于对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开放式的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的学校归属感测量知识,探讨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构成,编制出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正式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为调查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奠定基础和提供研究工具。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学校归属感 问卷 信效度
一、初测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一)初测问卷编制依据
1.开放式的学校归属感问卷结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职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理解和定义,笔者设计了开放式的学校归属感问卷并随机发放给70个中职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内容分析如下:
(1)对于“A.您觉得什么是学校归属感,有何特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理解综合概况为四点: 1)学校能给自己有家一般的温暖,在学校会感觉到很开心、心情自然、轻松。2)在这里学习,能感觉到很安心、学有所成,前途不迷茫。3)会主动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努力为学校做贡献,会为是学校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学校的批评或辱骂。4)在这里能感觉到老师的疼爱、关心,能跟同学们和睦开心相处,氛围融洽。
(2)对于“B.您觉得学校具体哪些方面能让你有归属感?”的问题,依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整理分析如表1-1所示。
.png)
2.学校归属感量表的文献资料
第一个编制学校归属感测量表的Goodenow(1993),他指出量表的题目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老师、同伴、学校活动参与等。
徐坤英(2008)编制了信效度较高的学校归属感问卷,他指出量表应该包含五个维度: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
李树(2011)编制了信效度较高的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他指出量表应该包含5个因子: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业专注和集体荣誉感。
(二)初测问卷项目设计与评估
依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描述,同时结合已有文献对学校归属感测量内容、维度、因子等的论述和理解,并借鉴已有成熟的学校归属感测量表中的项目,从而初步进行问卷项目设计。
问卷项目设计好后根据理论进行初步维度分类,并请教育研究专业、心理学专业的教授、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中职教师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审阅评估。
(三)施测对象
在广东省A、B两所职业技术学校,抽取了8个班级,由于中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都已经外出顶岗实习,所以只选取这两所学校的一、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施测对象,考虑到中职学校的特点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适当平衡了专业、性别、年级的样本人数,这两个职业学校分别选取了一、二年级各2个班,其中每个年级的两个班随机挑选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总计发放问卷41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4%,其中24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63份,问卷有效率93.8%。
(四)施测程序
1.用《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初测问卷》对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回收问卷之后,进行检查筛选,对于无效问卷将之删除;将筛选完后的问卷加以编号;之后再给予各变量、各题项一个不同代码,并有顺序的键入计算机。在数据录入完毕后,随机抽取20%的数据进行复核,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最终形成数据库。
3.用SPSS 1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初测试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量表的结构,并依此构建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维度,检验问卷的信效度,最终形成正式的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
二、初测问卷的分析
(一)初测问卷的材料分析
自编的《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初测问卷》由个人信息和学校归属感题项两部分组成,其中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生源地等。学校归属感题项共40个项目,所有题项随机安排,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填答问卷,每一道题的选项都分为5个等级:完全不同意计1分,基本不同意计2分,不确定记3分,基本同意4分,完全同意5分。被试对象得分越高,表示学校归属感越强。
(二)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问卷的项目分析采用的是临界比率值-CR值,以量表总分对363人的学校归属感得分大小进行排序,按照总分的27%和73%百分位数将被试分为高分组(146分及以上)和低分组(123分及以下)两组。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分组在38 道题目的得分上是否有显著区别,以判断编制的题目是否有区分度。结果发现:问卷38个项目的t值显著(sig.的值均小于0.05),具有鉴别度,因此38个题项进行下一步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初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1.因素分析的合适性
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KMO(Kaiser-Meyer-Loki)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学者Kaiser(1974)观点,如果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适宜进行因素分析[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Bartlett球形检验考查的是变量间的相关性,如果变量间的相关性值达到显著,则适宜进行因素分析,否则不适合,这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前提条件。
初测问卷用于因素分析的变量为38个,KMO及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见表2-1所示),Bartlett球形检验的大约卡方值为6591.777(df为703),sig.值为0.000达显著,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系数值为0.927,两者都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png)
2.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取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对363份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用正交旋转法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然后分析项目在各个共同因素上的表现,选取因素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综合因子分析结果,按以下几条标准对初测问卷不合适的题项进行删除:
(1)该题项有多重负荷,且两个最大负荷值之差小于0.2。
(2)该题项在各因子的负荷值小于0.4。
(3)每个因子的题项少于三个。
根据以上标准,共删除了18道题项,最后保留18个题项构成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正式问卷。经过四次因素分析后具体结果见表2-2。
(四)问卷维度的正式构建
根据上面分析每个因素包含的项目内容,问卷的结构如下:
因素1包含题项a11,a23,a36,a37,a39,a40,这些题项主要描述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并作为其中一员愿意对学校做出支持行为的态度,所以命名为学校融入。
因素2包含题项a5,a6,a7,a8,a9,这些题项主要描述了学生对学校同伴们的关系认知和感受,所以命名为同伴关系。
因素3包含题项a18,a19,a20,a21,这些题项主要描述了学生对学校老师们的关系认知和感受,所以命名为师生关系。
因素4包含题项a1,a2,a4,这些题项主要描述了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的认知和感受,所以命名为学校环境。
三、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在因素分析后,还要检验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要做信度检验,信度愈好,代表量表愈可靠和有效。本文研究采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 α系数和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ty)。综合不同学者观点,0.9以上的信度系数,此量表的信度可以被认为非常好, 0.8以上信度系数,此量表被认为较好, 0.7以上的信度系数,表示此量表可以接受,是可信的,如在0.6以下,应以重新编制较为适宜。通过信度检验,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在总体上有较好的信度,具体结果见表3-1所示。
.png)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分析
在前面的编制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的准备工作中,本论文研究者梳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学校归属感的结构、性质及相关概念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分析明确了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操作定义,这为后面编制问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编制的过程中,本人综合前面梳理的文献资料、已有的相关学校归属感工具和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而进行初测问卷项目设计。在初测之前,请了相关专家,包括教育学教授和心理学的教授,心理学的研究生和中职教师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估,最后才正式形成初测问卷。整个编制过程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和内容的有效性。
2.结构效度分析
本研究对中职学生学校归属问卷结构效度的考察将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矩阵来进行分析。
根据心理测量理论,有效问卷的各个维度之间中等程度相关最合适,如果相关太高,说明各维度间区分度不高,如果相关太低,说明各维度所测内容与问卷拟测内容不相干,维度之间的相关应低于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
通过相关矩阵分析,问卷各个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值在0.691~0.843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值处于中等水平且低于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值,表明本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四、小结
本文编制的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问卷严格遵循问卷编制程序,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正式问卷(见附录)由四个维度、18个项目组成,这四个维度分别是学校融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有效的测量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谢玉兰,阳泽.影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11(43):43-46.
[3]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2007,27(104):48-53.
[4]崔丽霞,郑日昌.(2005).中学生问题行为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5):313-315.
[5]张娅丛.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杜姣.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7]李树.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
[8]段丽芳.中职生自我价值感、学校归属感和人际信任感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
[9]王大庆.中职生自我同一性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6,12.
[10]曹丽.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学校归属感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