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李沁轩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愈来愈注重体育运动行业建设
        李沁轩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13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愈来愈注重体育运动行业建设,要求社会大众能够积极投入于体育锻炼之中,增强自身的体质情况。而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教学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意义,其具有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和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积极贯彻强身健体的发展方案,努力在高校教育中落实体育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身体素质。而户外训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身体素质都有着积极意义,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对此,本文首先叙述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训练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接着简要说明在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可行性,最后详细阐释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户外运动;训练;高校体育教学;实施
        引言:
        户外运动是重要的体育课程内容,高校通过落实户外运动体育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并且对于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而户外运动训练课程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自我超越课程以及团队建设课程。可以看出,高校的户外运动训练体育课程本身不光包含着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团队精神培养也有着重要影响意义。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发展目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突破传统体育教学带来的障碍问题,进一步从空间和方式上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一、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训练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我国高校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愈来愈重视高校教育质量水平,不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教育扶持工作,力图提高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身体素质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而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出全面健身的口号,积极引导社会大众进行健身运动,力图提高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水平。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也应该积极落实体育改革工作,积极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经过不断的改革,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已经有了巨大长进,体育课以必修、选修的形式逐步融入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然而,当前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同大自然联系少,教学极为封闭的情况。对此,积极在高校中落实户外运动教学,将体育课堂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能够有效丰富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1]。
        (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愈来愈重视社会建设工作,要求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教育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对此,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提出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而将户外运动训练融入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能够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之中,进一步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在高校之中开展户外运动体育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团队合作逐步掌握训练内容,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可行性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并不是纸上谈兵,其落实和开展都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

而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脱离于市区,在风景优美的郊区,本身具备较为优秀的自然条件。这样的外部环境,就能够为高校落实户外运动带来积极意义。其次,高校学生多为成年的大学生,其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较为成熟的发育,因此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并且,当前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部手机,而教练在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训练时,都能够通过手机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这也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安全,减少户外训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高校的资金投入也愈来愈明显。许多高校具备基础的运动设备,也能够有资金开展各种类型的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同时,当前大部分高校也具备引进各类人才的能力,能够为户外运动训练提供巨大的人力资源保证,这对于户外运动的有序开展带来重要的积极因素[2]。
        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训练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户外运动训练教学方式
        要想进一步提高户外运动训练水平,各大高校需要引起重视,积极注重前期理论学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置。首先,需要教师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于理论教学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价值,提高理论训练内容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还能够积极将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户外运动相关的赛事节目,让学生对户外运动更有兴趣,并且能够更加了解户外运动的相关概念。最后,各大高校还应该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户外运动训练项目的选择。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实现成长,又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标准,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3]。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户外运动训练不同于其他体育课程,其更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因此,高校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体育课程时,应该积极注重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将资金用于引进优秀教师之中,大大提高户外运动训练教学的质量。另外,高校自身还应该注重人才机制的管理,进一步让凸显出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积极进行培训工作,保证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下滑,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有效提高户外运动训练的落实效果。
        (三)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特点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在落实户外运动训练课程时,也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情况、学习能力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凸显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性别区分,一般来说男生对于训练的承受能力更大,训练要求也会更高,因此积极进行区分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运动环境之中。并且,还应该及时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语言鼓励来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户外运动训练教学的落实效果[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户外运动训练内容引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是我国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对于高校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落实户外运动训练体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让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念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对于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对此,相关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应该引起重视,积极优化教学模式,突出户外运动训练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广卫,余曦.户外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130-132.
[2]陈志坚,董范.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40(006):106-108.
[3]吴谦峰.高校户外运动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8(9):63-63,89.
[4]刘戈.户外运动进入普通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00(002):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