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陈东繁
[导读]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改革,

        陈东繁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 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改革,小学体育教育受到重视。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引导其充分参与体育课程。为了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便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课程的专业化与兴趣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兴趣化;教学探究
        引言
        体育课程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科目,小学体育在小学课堂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体育课程的课堂效率普遍不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不足,认为体育课堂是多余的,现今的体育课程还处于应试阶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应该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特点,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育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利用专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体育这门课程,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及思想都处于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状态,因此,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并且,体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安排一般是基础的实践行为,方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能够让小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的体育教学来说,超过一半的小学体育教师往往出现理解失误的现象。小学体育教师仅仅只是教授学生技术要点,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动作记住,而缺乏精神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不好好上课,进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重视程度较低
        现在的招生制度下,“继续自己喜爱的体育艺术项目”只是个次要的考虑,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仍会主要考虑教学质量、升学情况。家长会想到成人以后也无暇参与业余体育,但是升学却是关系前途的。我国很多学者对此也有研究,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更重要,从而影响到了体育课的教学。通过对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在学校管理体系下,教师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德育培养并不注重。在体育课堂中有不少学生经常因为各种理由请假,或者是请假专挑体育课,更有些是家长帮助学生请假。体育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其他课重要的这种观念急需转变。由于家长不重视体育,逐渐形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虚弱多病的现象。许多家长也深有体会,当今中国经济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也更加丰富,如今的孩子相对于以前的孩子而言,却越来越娇弱多病,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情况确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不容乐观。
        (三)教师主观意识强制性太高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对技能的实践及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主观教学意识非常强,仅仅是依靠自己现有的动作技术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课程上处于一个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一旦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演练和教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偏差,学生一时间无法发现,导致一错再错。第二,教师的主观意识太强可能导致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厌烦,甚至出现因在体育课上走神而导致的受伤现象。


        二、小学体育专业化与兴趣化的具体探究
        (一)合理化创新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首先,要确保选择的体育游戏适合当前年龄段的学生,同时也应当与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相关,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保障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其次,还应该多多结合当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关游戏的了解,选择适合学生、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游戏进行课堂锻炼。比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当学生站好队形进行独自跳绳训练时,往往会有学生在老师注意不到的地方偷懒,并且跳绳练习是一项不断消耗体力的运动,刚开始大部分学生还能认真地进行跳绳训练,越往后学生的注意力越分散,耐力严重消耗,学生坚持不下来而出现偷懒的现象。此时老师可以引入相关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站成一排“跳大绳”。跳大绳相较于学生各自跳绳有很大的区别,在学生进行集体跳大绳时,每个学生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只有每个学生都准确无误的跳过绳子,保持高度一致,这个游戏才能稳步的进行。在进行这个体育游戏时,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并且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这不仅能够锻炼每个学生的跳绳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游戏。
        此外,体育作为一门任何年龄段都必不可少的课程,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就给学生灌输“重视体育运动、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学好体育是为了强健自己的身体,从小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体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体能,同时对教师体育动作的清晰、流畅程度都有要求。但是有一些教师上课时由于运动量过大,导致之后的动作不够流畅,有部分比较难做的动作无法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动作的模仿程度也就下降了。而这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又能体现出来了。对于教师无法完美呈现的动作,可以采取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中动作的循环播放,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及模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一起进行体育动作的学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主观性,而且减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动作的学习。
        (三)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学为主体”的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根据他们的偏好和物理条件,如铅球组、跳高组、飞盘组等,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也可以结合游戏、歌曲和舞蹈来增强教学的兴趣。当然,体育教师应当学习一下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体育训练。在安排训练科目时,应该考虑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特点,恰当地分配训练任务。体育课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毅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运动协调能力和灵活敏锐的观察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型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起到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通过结合小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以及注意力的状态进行各种策略的运用,以此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体育课程的专业化与兴趣化,提高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明振.创设多样情境,优化体育教学——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0.
[2]吴宏彬.浅谈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209-210.
[3]钱利民.“情境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情境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