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博
四川省甘孜州高级中学 四川省 甘孜州 6261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应试教育正经历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了学生们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国家规定提高体育课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身体健康得到保证,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在传统观念中,过多的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观念,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之余更好的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体魄。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策略探究
引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给体育教学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体育教学质量的确保需要师生配合,共同努力,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其效果才能达标。但是我们发现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足,而且有的学生对体育课程表现出厌学的现象,一些地区的学生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培养没有掌握一个体育技能,学生身体素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这些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学生体育课堂主动参与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初中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1教学课堂枯燥
我国的新课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并没有进行良好的改善,这使得初中体育课堂学习出现了单一、枯燥的局面,无法调动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性。并且一些体育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业绩和指标,将课堂变成了大型玩耍现场,这样既无法保障学生们的基本安全,又使学生们降低了在学校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存在着枯燥学习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学生们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1.2学生积极性不高
从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明显的发现学生们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课堂教学并没有存在接受性。并且我国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并不具备兴趣,进而导致了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参与度较低的现象,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正常开展。同时部分学生并不能实现体育运动的爱好性发展,使其课堂学习形成了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无法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
1.3学生课堂地位较低
初中的教学过程都以教师对学生们的讲解为主,从而无法实现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此类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改善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的兴趣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并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了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期望度降低。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们更加强调自身的作用,无法发挥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关键作用,根据教师课堂内容安排进行训练,更无法实现学生们主导地位的提升。
2.提升学生体育课堂主动参与的具体措施
2.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由于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按部就班的沿着既定的方式进行,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这样一来,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会断崖式下跌。教师应当明白,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只有制定合理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切忌在“一刀切”的手法中扼杀掉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
2.2融入丰富的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长时间走下去,自然而然的会引起学生的厌倦。
初中生身心尚不成熟,难以受限于既定的规则,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每次课上都有新鲜的感受,以此提高对于体育课的期待感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融入游戏、比赛等内容,通过跳绳比赛、健身舞、同学互动锻炼等方式完成热身。这些游戏互动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来可以完成课前热身,三来可以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帮助。
2.3增加师生间的交流
学生对体育老师往往存在刻板印象,这与体育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为严厉,课上课下都缺乏轻松的交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多采用鼓励式教学法,针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问题给予指正,但不能采用严厉的语气,对于体育课上表现良好的同学要多加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在值得精进的运动上支持鼓励他们,并针对学生的弱点提出适当的训练建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体育教师与学生不能一到下课就“形同陌路”,可以找机会与学生沟通,获取学生的信任,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2.4建立健康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掌握和运动技术提高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应在学生体育实地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状况、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竞争能力、人际关系等,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总之,体育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必须要强调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即围绕健康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2.5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体育课堂往往伴随着或沉闷,或激烈,或紧张的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仅无法放松,还会产生更压抑的心理,因此逐渐滋生对于体育课的害怕和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教师要构建起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和学习氛围,氛围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并且教师也要亲自参与进来,打好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信任感的提升,会使彼此间交流增多,提高自信程度,从而使得学习氛围活跃了,学生也就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了。
2.6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因差异而美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体素质都不尽相同,若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方案,其效果必定不尽人意。只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化。比如,可以针对性别的不同设置教师,为女生配备女教师,带领其展开一些运动量和激烈程度相对较低的体育活动,而对男同学则安排男性教师,其运动量和激烈性可适当加大。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体质的不同调整课程安排,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照顾学生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结语:综合本文内容,主要以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为主要目的。对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研究作了简要分析与建议。体育教学需要综合学生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因素,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制定丰富、创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9):81-84.
[2]赵西英.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理念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