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龙龙、刘佳慧、杨靖仪、孙丽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宁波,315012)
摘要:在技工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程存在教学难度大、学生积极性低等问题。本文我校烹饪专业中兼具专业和思政素养的《烹饪职业素养》课程为例,通过班级上课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对照,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烹饪专业理论教学的策略,以期总结经验,提升教学。
关键词: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
技工院校相对于一般院校而言,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普遍存在重技能实践,轻理论学习的现状,很多理论教师发现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睡觉、讲话等不良习惯多了,感兴趣的爱听,不感兴趣不听的现状普遍存在。
不少家长及学生认为就读技工院校就是学习技能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产生一些忽视甚至抵触心理。理论课难教、学生不爱学,课堂效率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形势亟待扭转。理论课程教学可谓是夹缝中求发展。因此,作为理论老师,探索理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烹饪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我校也是浙江省最早开设烹饪专业的学校,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以我校烹饪专业为例,烹饪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目前在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有《烹饪原料知识》、《营养与卫生》、《食品保健学》、《饮食文化》、《厨政管理》、《餐饮管理》、《烹饪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十多门理论课程。虽然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之处,但是纵观几十年的教学下来,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兴趣点整体偏低。本次课题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烹饪职业素养》为例,分析探索如何提高烹饪专业的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烹饪职业素养》课程的特点
《烹饪职业素养》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课程既具备岗位的通用性也具有专业的特色性。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围绕餐饮业与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特点,分别介绍了烹饪职业素质和烹饪职业道德,包括烹饪职业思想、烹饪职业心态、烹饪职业规范、烹饪职业理想等方面的内容;特别介绍了烹饪职业和烹饪专业的核心素养,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介绍了烹饪职业礼仪、烹饪职业劳动、烹饪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相关常识。因此内容上跟很多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都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职业素养课程可以说是专业课程的延伸,既能体现专业特色,也能以专业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选择这门课程为代表来探索理论课程教学非常有代表性。
二、理论课程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现如今的学习状态,找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烹饪理论教学效果,通过2个班级(80人)问卷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通过问卷结果反映,只有6%的同学在课前会预习,46%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但是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够很好地完成,84%以上的同学能够按时上交并且完成得较好。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学生自主性较弱,但对于任务却能基本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可适当采取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自信心较低。调查中发现,仅17%的学生对于现在的学习状态很满意,多数都处在一般的状态;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只有5名同学会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主动回答问题;当有一些为班级争光的机会时,只有38%的同学会主动去做;并且在对于成功的喜悦上面,只有26%的学生经常感受到。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鼓励学生,并且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去讨论,适合小组讨论。
3、学生更加倾向于合作学习或实践学习。当问到喜欢的学习方式时,只有16%学生喜欢老师讲述;40%的学生喜欢实践学习,50%的学生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学生更加喜欢直观的学习方法。
三、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习积极性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烹饪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在2019级烹饪专业新生班级中,选取两个水平相等的班级进行教学实验,贯穿整个学期,学期初进行实验前测,期末进行实验后测,以验证实验效果。
实践探究对象为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1901班和1902班的学生。
这两个班级学生人数相同,都是 40人,入学时学生整体水平相当,平均分相差0.4分,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男女生比例都无明显差别。其中抽取烹饪1901班作为对照班,烹饪1902班作为实验班。两个班级采用同样的教材,由同样老师授课。对照组烹饪190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烹饪1902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小组探究式教学。例如在讲到职业礼仪内容时,针对遇到的不同礼仪方面的问题,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特点:①清晰的学习目标②知道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③遇到问题时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有批判性地学习④合理地安排时间⑤能够通过学习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信心、创造力等方面能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帮助学生组建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2、理实一体教学。理实一体是将传统课堂的地点转到实训室,将书本上的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示给学生。以烹饪专业卫生和安全章节为例,带学生到实训室,结合实训室的安全设备和卫生工具进行教学,融合教学、演示、学生操作等多种行动于一体,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在进入实训室前,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也是对之前知识的一个复习。课程内容上,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要点,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地讲解,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一体化教学有诸多优点,首先,把传统枯燥的课堂讲授搬到富有趣味的课堂上[1]。?在一体化课堂上,学生通过直观的内容加深自己的印象;其次,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传统的课堂讲授是一种被动地学习,老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初衷,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而在理实一体的课程中,学生对于自己亲身体验得更加难以忘记,无形中加深学生的记忆。最后,理实一体解决了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现象[2]。
3.、翻转课堂,利用蓝墨云辅助教学。以烹饪核心素养章节为例,实施“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在蓝墨云班课教学中,加入测试、问卷调研、头脑风暴等多种活动;借助蓝墨云班课,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巩固学生的旧知、促进学生外化表达、引导学生反思和抽象概念化,这在蓝墨云中很容易就可以完成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上述这些策略都可以促进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3]。
四、分析教学成效,促进课堂教学
通过问卷调查及整学期的课程得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期成绩由(期末试卷×50%+平时作业×30%+平时上课表现×20%=100%)组成,实验班最终平均分为82分,对照班平均分为76分,经过教学改革的实验班,整体高出对照班6分。同时,70分以下实验班占班级人数比为5%,而对照班占23%。由此看出教学改革,对中下游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
2、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有关教学中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实验班总体会比对照班情况好。
3、老师设计的课堂情景,能对实验班93.5%的同学产生吸引力,对照班只有81%。
4、思政课程整体课堂效果,实验班53%的同学觉得非常好,对照班是33.33%,实验班11%的同学觉得一般,对照班是26.19%。
经过这次实践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结果相差较大。由此可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加课程吸引力,改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成绩。从最后的考核上来看,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班级明显比采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分数高很多,尤其是针对班级成绩偏后的同学,效果明显。使得烹饪专业理论课程,能更加有效。
五、存在的不足
在这一学期教学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课题组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教学中的实施仍有一些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如对比班级数量少,学生个体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个性的差异等因素,分析出的数据不够准确,只能作为参考。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同时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考核方式,多管齐下,多方合力,力求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恒刚,左怀霞.浅谈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63.
[2]陈育楷,李倍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烹饪课程开设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48-49.
[3]孙丽.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食品,2018(2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