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倩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初级中学校 646200
摘要:历史是一个民族发展所留下的印记、是集体记忆的源泉,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结、传承下来的观念、民俗、艺术和规范,因此,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可以体现历史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历史则能够承载和传扬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从教材内容、实践活动、教学手段三方面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提升初中生文化品格,是其肩负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学;融合
引言: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提升全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教学结构中还没有完善的专门针对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各学科中有效的融合传统文化就成为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径,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本文就以初中历史为例,探析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其教学中合理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历史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而传统文化仅仅是其中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甚至涉及到的内容也没有详细的介绍,仅是只言片语的一带而过。若要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就必须要挖掘出这些不明显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然后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保障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传统文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提升学生历史素养[1]。比如,第二单元中的《百家争鸣》一节,其中介绍了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思想主张,有些思想观念到如今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人们所认同、崇尚、运用、传承,指导着人们道德观念的建立,比如孔子、孟子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教师在讲解这一节时就可以融入一些孔子、孟子所提出的传承至今的观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借这类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引导。再如,《远古的传说》一节,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历法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讲到此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背诵《节气歌》,并说一说每个节气对应的农业活动有哪些,甚至可以增加一些与节气相关的中医养生、饮食等内容,将历史与传统文化融合,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探索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学习历史,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环境与教材中,还可以走出课堂,从实践活动中来感受历史的魅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感知[2]。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实践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展览馆,近距离的接触、观察馆内收藏的各种历史文物,通过文物展览台的简要说明、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教师的解说等等,帮助学生们了解这些文物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它们的用途、价值等等,结合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清晰的知识体系,加强学生文化体验。再如,历史教材中还介绍了大量的文化作品、比如绘画、书法或者诗词歌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灿烂,教师可以对此开展“品鉴会”,带领学生们赏析传统文化精品,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例,其介绍了唐朝的诗词文化,李白、杜甫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流传了诸多好的诗词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身上高贵的品质、思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赏析这些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还有杜甫的《春望》、《春夜喜雨》等。还有《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赏析这一历史朝代中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等等。
三、创新历史教学手段
历史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的选择,而恰当的手段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更加自然的融入传统文化,更加生动的体现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文化体验[3]。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一是小组讨论,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问题,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形式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对传统文化有全方位的认知。其二是情境教学,最常用的是创建多媒体情境,利用音效、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呈现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利用感官刺激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文化感知。比如,《鸦片战争》中,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影片的视频,展示被鸦片侵害的国人的悲惨生活,揭露侵略者利用鸦片来迫害我国发展的狼子野心,唤起学生的家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三是运用历史故事对历史知识进行补充,融入传统文化,辅助历史教学。比如,教师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可以插入邓世昌顽强抵抗日军最终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借此表达在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品质传递给学生。
四、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核心、是灵魂,如今,国家文化的包容性越来越强,而文化的创新速度加快,如何在接纳现代文化的同时做好传统文化的宣扬、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更是当代教育的责任。历史学科对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科学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揣摩、理解、消化,以促使他们树立良好地文化品行,发展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超. 改进[1]陈武明.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20):141-142.
[2]初中历史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9):81.
[3]史永红. 初中历史之文化自信的培养方法探析[J]. 环球慈善, 2019, 000(00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