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锋
(广西梧州藤县古龙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梧州 54331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发展,留守儿童青春期的成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在此背景下,使用初中政治引导留守儿童走过青春期就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留守儿童;青春期
引言
初中政治作为促进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对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青春期作为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重要阶段[1],通常会出现敏感不安、叛逆等症状,在这一阶段中,留守儿童相较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长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如何通过初中政治引导留守儿童走过青春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以其为后续研究给出实质性的帮助。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家人长期不在家,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及家庭的沟通氛围。因此,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与学生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因为留守儿童一般是父母为了维持家庭基本生活而外出务工,缺乏亲人陪伴的一类群体,所以老师有必要在课下做好基础工作,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个人品质,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提供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留守儿童的痛苦。其次,教师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留守儿童可能比正常家庭成长下的儿童更加敏感和不自信,因此,教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不以有色眼镜看待留守儿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进行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讲解,使留守儿童或其他学生在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更快乐的度过青春期;在生活里,教师需要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沟通,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留守儿童缺乏爱与保护,在处理留守儿童的冲突问题,教师可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处理,并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沟通,以增加其安全感,让他感受到教师给的爱。最后,应以民主式课堂进行授课,让学生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问题,既能增加留守儿童的参与感,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性思考。
二、加强课堂思想品德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把教师置于“高地”,认为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神圣的,所以应利用初中政治课堂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传统教育都是以“教师“为本,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关心和爱护,在家庭里缺乏父母的教养,教师可以以留守学生青春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课堂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留守初中生拥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应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个别化的服务,突破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在课余时间对留守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服务,把留守初中生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进行教育,在行为上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个别化教育。
三、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促进青春期身心健康发展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初中政治教学需要关注的焦点,留守初中生通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如播放视频或做游戏等方式来展开政治课堂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留守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或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促进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妥善利用留守初中生家庭的优势资源,在让留守儿童感受关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将上课的知识用于生活中,从而明白课堂的重要性。例如,与父母亲通话、为父母亲写信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方式,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进行联系,并对没条件对父母传递信件的学生给予帮助,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学生心灵的提升。这样的方式既能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传统重视智育的发展路径,也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束语
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的度过青春期,本文引用初中政治教育为留守儿童提出了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爱与沟通、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强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和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计划等三方面的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把平等的对待学生,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度过一个相对完整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