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靖云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梅溪中学,414001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分化现象。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分化现象,还可以提升整体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导入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教学总结分层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分层教学和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实践应用
前言: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出现层级分化现象在所难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依据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综合学习能力,探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教学中实施策略。为此,本文提出教师可以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入分层,激发不同学习能力学生教学参与兴趣;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总结进行分层,激励不同层次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一、教学导入分层,激发学生教学参与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学导入分层,激发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参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进行分层,并在分层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进行分层设计时,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拓展的角度进行导入;针对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学生兴趣点进行导入,而针对学习能力弱,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找寻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有的放矢,进行教学的导入。
如,在湘教版《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导入时,教师就可以将导入以多媒体的模式进行分层导入,运用多媒体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计数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学生“除了可这些自然数、分数以及小数,你还了解其他的数么?”学生在多媒体直观灵动画面引导下,进行问题的思索与回答。在进行导入问题回答时,教师可以将这个浅显的问题交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依据多媒体教学展示的内容,学生轻松回答出来,自信心被激发,进而乐于参与其中,而在通过多媒体继续教学导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回答。在进行导入总结过程中,抛出总结性拓展问题,由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回答,使这类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以此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兴趣。
二、教学目内容分层,遵循因人而异目标原则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作为数学教学中的灵魂,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有效分层。因人而异原则就是分层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依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实践应用,旨在帮助不同层次学生达成对教学内容的统一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也应详细了解,以此可以设计出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学目标。
如,在湘教版《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中“相交与平行”教学时,针对总体教学目标了解相交与平行线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依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了解“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重合、既不相交也不重合”进行探究,以此可以深层次了解教学内容,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拓展知识视域,拓宽相关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
而针对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引导中可以让这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再找你给我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有效地理解“相交与平行”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而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弱,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帮助他树立可触摸的教学目标,掌握可理解的教学内容,以此循序渐进中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经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过程,叫分层实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应用,有效结合在一起,达成总体分层教学目标。基于此,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设计多彩纷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达成统一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与实践应用价值。
三、教师总结分层,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还应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分层,展示分层教学应用有有效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初中数学教学总结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教师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教学参与状态进行观察、总结,以此在总结环节可以有的放矢。同时,教师的总结过程应当以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为依托,展开总结环节中的教学内容总结以及评价总结。针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应当是教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进而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哪类学生应当掌握哪类教学内容。而评价总结,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观察,进行分层评价,对教学中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学生给予表扬评价;而针对教学中表现普通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通过评价手段,提升这类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活动中溜号、搞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指正评价,以此激励这个层次学生可以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如,在湘教版《命题与证明》教学结束后,教师在进行总结时,就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学习相关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如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扫叫醒以及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线等)”进而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巷段首尾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三角形命题以及证明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教学事例进行判断,以此得出命题的概念以及证明的过程。”“在今天这节教学过程中,一共出现三种层次的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点、能力知识点以及拓展性知识点,大家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经过教师的总结,学生们找到自己教学总结目标,进而可以在教学后有针对性进行复习以及实践探究。
而针对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评价总结,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在今天这节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中非常认真,一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现在已经不仅能够掌握命题与证明的相关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联系实际,进行有效运用,并可以做到解答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一直认真听讲,但是老师还是希望你们再好好思考一下,这道题接下来的计算步骤,好好想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老师相信你们可以做到。并会做得更好。”“今天大部分同学表现都很好,就是有那么一小丢丢的同学,他的思绪已经飞到珠穆朗玛峰了,干嘛去了呢?是去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去了么?还是去珠穆朗玛峰寻找三角形命题与证明的方法了呢?”溜号的学生听到教师这样幽默诙谐的评价总结,调整自己的状态,聆听教师的总结,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总结: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分化现象,还可以提升整体教学目标。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导入环节分层,激发不同学习能力学生教学参与兴趣;还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与教学总结分层,激励不同层次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以此展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世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J]. 人生与伴侣,2021(1):51.
[2]石春喜. 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1,3(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