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聪明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镇泉中心小学校 405800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有效策略,让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效。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难题和任务。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有力支撑。新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使用,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区域差距等作用显著。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示图形、公式推导过程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助推数学探究教学,提升课堂实效
相比于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以教师为课堂主导,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无论是数学理论知识还是例题,教师都采取同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有些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但是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授课,尽管也有估计到学生的问题,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的。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是,将信息化教学引入小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展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可以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对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实践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享,有利于优质资源的传递,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2、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教师的教学重点开始变为培养学生以核心素养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更是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和关键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与氛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还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将原本静态、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最终实现高效教学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梯形面积”的讲解,教师首先展示一张梯形图片,并且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时是如何转化的?”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推导过程,组织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川。这样,学生就会试着将梯形转化为以往学习过的图形,以此进行面积的计算:准备一张梯形的硬纸片,思考怎样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下操作:①准备一个梯形;②复制一个梯形;③对复制的梯形进行180°翻转;④将翻转后的梯形的腰与原图形的腰进行重合。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大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教师继续引导“最后呈现出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下底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等,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根据操作经验和个人的观察,试着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知。
2、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思维的成长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有限。此时,假如教师一味地采取枯燥的讲解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但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直观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突,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探究的突破口,以此达到构建深度学习模式的目的。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相对容易理解些,但是理解立体图形便困难了许多。他们在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操作电子笔,将屏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进行拆分,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拆分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变成了什么。随后再利用拉长、伸缩的方法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变形,并要求学生思考长方体与正方体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建立在视觉感官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还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突出重点难点
首先,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归纳出重难点知识,以便于针对性教学重难点知识;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与重难点知识相关的教学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功能,将这些教学资料整合成短视频,短视频的内容主要是重难点知识;最后,让学生反复观看融入重难点的短视频,使得学生能够集中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
例如,在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时,可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诸如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类型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然后将这些重难点集中到一个短视频中,以便于学生集中学习,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中有关单位“1”概念,快速辨析分子小于分母是真分数的特征;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是假分数的特征等重难点知识。
三、结语
综上而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为学生高效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教师通过从多方面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创新性的数学课堂,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湘.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魅力中国,2018,(24):210.
[2]邢春霞.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8,(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