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品质课堂的构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宣其均
[导读] 初中数学相比较小学而言,已经迈进了一个阶段

        宣其均
        诸暨市店口镇明诚初级中学  311800)

        摘要:初中数学相比较小学而言,已经迈进了一个阶段,进阶时期的数学教学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处,所以针对教学课堂的处理,不仅需要巩固以往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提升思维逻辑,更进一步拓展。所以初中这个关键时期,数学课的品质需要非常注重,教师还是应该从学生的本质入手,分层探索,精心研究适合学生的方法论,让学生能够适应并喜欢上数学。本文针对关于初中数学品质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品质课堂;以生为本;教学研究;方法探索
        
        引言:学生对于数学的评价向来都两极分化,其实并不代表部分学生苦手于数学,可能只是方法运用不当,毕竟初中数学还远没有进阶到非常高深的地步,以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去学习进阶还是不成问题的,当然前提是方法合适的情况下。所以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细化教法,以生为本去研究课堂构建,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以及兴趣偏向走,逐步解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构建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视觉辅助,抽象具象结合
        数学除了基本算法之外,还需要结合空间结构,这也是进阶数学的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并不是算法有问题,而是思维逻辑出现偏差,导致很多时候没有看准问题所在,所以出现思维卡顿。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数字符号结合几何图形,有时甚至还要突破空间限制去研究问题,出现了知识叠加的情况,所以需要学生将概念牢记,然后通过理清思路去熟练运用,这才是进阶数学的要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抽象的思维需要用具象的数据去辅助,通俗来讲也就是跳转思维模式,采用数形结合。
        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为例,其实关于角、线段等问题都来源于算法数据,需要学生先进行一定的概念理解并记忆住计算规律以及运用题型,然后会在规定的场景中使用这些数学概念。所以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和问题进行归类,用数据配合几何来搭建场景,将题型分层解析,让学生总结规律并且记忆住特点。如此一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型就会将概念与图形统一,即便是较为复杂的叠加运用也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分层拆解。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构建视觉效果,为学生呈现最直观的方法论。


        二、趣味引导,衍生日常运用
        说到方法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从而自主探究,而这份冲劲则需要外力去辅助,兴趣就是最好的助力,所以教师需要在数学概念中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数学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概念,很多知识都很奇妙,而解开难题的过程也非常令人激动,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题海战术以及知识强行输出,为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除却天赋极好的学生,其他学生对数学自然也就没那么喜欢。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有趣之处,实在不行就从概念中映射,从日常兴趣爱好中寻找切入点。
        以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为例,概率这个概念与学生的兴趣相关重合率非常高,甚至是学生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隐藏应用,所以教师要关心并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从正确的点切入。就好比这个概率,学生都喜欢玩游戏,近几年为了符合时代潮流,抽卡类游戏尤为受欢迎,很多学生也都沉迷于此,但是这本质上其实是概率问题。教师可以运用这个套路,把数据内容换成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角色,置换数据概念让学生们计算抽卡概率,并且分别按照角色的稀有程度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即便是在计算数学问题,但学生依旧会兴趣大增,甚至好奇心浓重的会字形分析数据,所以兴趣引导颇有收益。
        三、小组合作,实践共同进益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效课堂也需要配合才能够打造,当然这个配合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还有同窗之间,小组合作的形式一直以来都能够给课堂教学提供不一样的经验,这也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并且彼此切磋的良好机会。学习数学本来就需要有好的思维逻辑,算法基础是可以训练的,而思维逻辑却是要启发,所以我们常说的醍醐灌顶就是需要点拨,不仅可以是由教师去做这个引导人,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提点。即便是解题套路统一,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小组协作查缺补漏,总是能够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正如主题所言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应用,收集数据要细心且对概念明晰,整理数据需要算法精确,收集和整理需要相互辅助,错一步就全部错。至于描述,则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用小组的形式去分配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也是在提醒学生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及优势在哪里,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小组合作就能够有效的弥补个人的短板,大大节省时间支出,并且在互相商讨中共同进益。
        
        结语:其实所谓高质量课堂,无非就是适合学生的课堂,只要本着为学生着想,以生为本的思想去规划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喜欢上数学,化被动为主动,有这份动力,何愁没有高效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