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杨洪波
[导读] 中国重视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

        杨洪波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第五小学校   636700
        摘要:中国重视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新时期赋予小学数学教学新的意义。广大教师应敢于创新、重视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将核心素养渗透于数学问题中,比如数学抽象、推理、建模、想象、运算、数据分析等,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吸收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标下,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打破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鼓励与总结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缺乏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重视。由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时间有限,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实际知识的讲解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忽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缺少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监督与总结,并不利于学生真正对自我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反思,这也反映了目前教学评价制度依旧是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忽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综合性评价,从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容易忽略对创新自我教学方法的问题。
        (二)缺乏实际经验,联想能力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够,很多实际问题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很难在头脑中进行想象。但很多数学问题其实可以通过联想来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联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情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联想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难以做出正确答案。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时往往只是缺乏联想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难以理解的问题稍微变通一下。如果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教师可以把问题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替换,代替成学生熟知的,或者容易联想到的例子。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简化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尽管非常复杂,但是都是建立在简单知识点基础之上,所以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的方法,借助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从而使小学生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一步步展开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例如A同学在看一本课外书,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比例为1∶4,学生又看了25页之后,比例变为3∶7,要求学生借助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计算出这本课外书的总页数。对于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很多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都会出现一头雾水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教师就要借助化繁为简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对此问题的探索,要紧紧借助25页这个条件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比例换算为7∶28和12∶28,这样就能计算出25页所占比为5∶28,学生就能很方便地借助数学公式来计算出这本课外书的总页数,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化繁为简的解题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问题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投入到问题中自主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要素,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从而吸引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考是妈妈如何向自己和弟弟妹妹平均分发15个糖果,15个糖果中有6个绿色的,如何分配,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实际的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并适度扩展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
        (三)加强解题技巧的培训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一个教师的讲课习惯,风格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习惯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授课中,应该从小注重对数学学科技巧的培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习题中,问题中会出现多余的题干迷惑学生,锻炼学生筛查有用条件的能力。例如:给出一张图片和单个条件:“有25个人小朋友打扫卫生”“现在来了18个人”“有两个小朋友还带了清扫工具”。问题是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来?这类问题学生刚开始做题时往往无法准确分辨有用无用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剖问题本身。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问题和条件,筛选有用的信息,没有用的信息要学会忽略。培养学生掌握多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锻炼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过程中,需要就题目进行仔细阅读,获取已知信息,提炼出关键词,进一步阅读并分析,将数量关系理清,从而确保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这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方法。例如,“小明和小东买了同样的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小东买了5本,小明比小东少花12元,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基于此,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数量、价格等,同时对比同类问题:“小明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若苗圃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请问苗圃的宽是多少?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减少125平方米,请问苗圃的长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对比新旧知识,对同类型题目进行衔接创新,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想要具备这一能力,需要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条件。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做好对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只要能够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就能使这项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J].家长,2020(36):91+93.
[2]张宁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98):89-90.
[3]徐晶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45-46.
[4]徐晶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1):13.
[5]刘翠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浅谈[J].读写算,2020(25):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