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赵安兵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现阶段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赵安兵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冶镇初级中学校,山西 晋城 048119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现阶段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再适用于当下。变式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某一命题进行转换,旨在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对变式教学有效地利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应用
        变式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或角度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而让人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的本质[1]。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变式教学就能有效达成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同时兼具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一、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变式教学能贯穿在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概念到解题练习这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手段都能不断地刺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   
        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受其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侧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究时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创新程度[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某一知识教授完成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
        二、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类比变式,让学生清晰理解知识含义
        相比其他科目,数学存在着很多抽象的、概括性强的概念,因此并不容易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某些知识点还隐藏着其他内容,光靠教师通过设定情境的讲解还是不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2]。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变式教学,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有牢固地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k≠0;且k、b为常数”,然后教师可根据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延伸,让学生对变量x进行思考探究。


        1、假如b=0,在定义中,其他条件不变,还是一次函数吗?
        2、假如k=0,在定义中,其他条件不变,还是一次函数吗?
        3、在定义中,假如x的指数改为2,还是一次函数吗?
        
        (二)巧设情境,把变式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比较抽象的命题,通过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抽象到现实这样的转变能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3]。这也就要求教师有着足够的教学、生活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例如在复习《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时教师可以习题的内容替换成日常生活中学生们能接触到的情况。例如:张同学买了26块糖果,5支铅笔,9块橡皮共花费了18.5元,如果买2块糖、4支铅笔、3块橡皮则花费6.4元,请问如果买一块糖果、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要花费多少元呢?
        (三)例题变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题变式教学的本质是通过一题多变,用不同形式的问题或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4]。在初中数学中利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解题过程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通过根据题干对问题进行变形,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多种方式解题,使得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的描述是“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加‘—’符号的数叫做负数”为了学生能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数和负数是否包含了所有数值,是否可以被称为正数呢?还是可以被称为正分数?正数与正分数之间有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有理数的定义,重新认清正数、负数以及非负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三者在有理数中是怎样的存在。
        结束语:
        教师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某一道题目追根溯源,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变式教学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知识储备,要对变式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拉忠.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文渊(小学版),2020,(7):515.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0.07.1022.
        [2]伦珠卓玛.基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变式教学[J].空中美语,2020,(2):702. 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0.02.6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