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辉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在重视提高学生社会科学发展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纳入到小学美术活动课程教学目标任务当中,这样可以促进小学阶段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学习、鉴别和实践,使得自身的意识和境界都有所提高,为自己健全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美术课堂渗透德育内容的有效途径,以期对美术教学有所指导。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所要进行的教学中蕴含众多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源,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功能是对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的功能具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将艺术品德育的课堂渗透到美术品课堂的教学中,是一种促进广大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手段,将当今小学艺术时代的内容融入到中小学艺术中,让青年大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到艺术品和人们的生活与社会之间紧密联系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运用的能力,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贯彻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德育教育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是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术课程大纲内必由之路。小学美术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小学艺术课堂中的德育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占据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本身也可以作为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研究和运用的主要内容,当中蕴含众多的德育教学和课堂资源,将德育渗透到艺术课堂的教学中,是一种促进我国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将艺术的时代性内容和小学艺术整体地融为一体,使得学生在充分感受到艺术和我们的生活之间密切联系。能够较好地培养和提升审美运用能力,体验其中所蕴藏的独特魅力。因此,在我国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有效地加强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老师盲目地把美术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和审美技巧的过程。然而,美术课堂教育的方法不仅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来提升学生审美技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培养他们从小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通过对不同艺术品进行分析,理解其内在意义,教师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艺术品,提高了学生基本的审美技巧。
二、在美术课上对德育教育加以渗透期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正确进行处理美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现代美术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它整合了课本知识,渗透了美术和德育。在道德课程的实践和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既要充分考虑到道德教育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结合,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特点和思想属性进行充分地发挥和挖掘,按照小学生的实际思维和观念对其进行德育教学的目标进行确定。
(二)围绕实际情况发展的问题深入研究,以提升品格教育工作的实效
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美术老师,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速度,及时地进行更新和完善在科学技术领域各个方面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化和现代化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道德概念和认知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美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培养和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行为的角度出发,逐步培养和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今,学生非常密切地关注这个社会的热点,例如"变废为美"这节课,引导他们收集自己日常生活"宝贝",通过对节能型生产和对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和"独特的艺术品"等问题进行比较,将自己所收集到的生活垃圾,通过自身的能力把垃圾变成了珍宝,美化环境,让我们的学生在充分体验到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部分的学生们更加珍惜物质、节约资源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大学生的对环境卫生保护的意识,珍爱我们的生活。
三、在美术课上对德育教育加以渗透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问题情境
新时期,教师需及时进行变更以往的陈旧观念,树立其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并不断增强自身意识,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探索一种适合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因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可以向我们展示人类在生活中美妙的画面,用直观的图像来揭示整个社会的生活本质属性。所以美术作品能对其人生的价值观、社会伦理以及其他社会观念加以表达。在对美术作品进行了欣赏和鉴别赏析时,使得学生可以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很大的熏陶和心灵感染,激发了我们的自主性和对于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从中体会到更加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能力,进而促使他们发展思维的境界和精神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逐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优秀作品欣赏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价值、社会公德、社会思想价值的认识。
(二)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自身修养,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穿着端庄典雅的服装,这样着装才能体现美术教师的独特素质,让老师看起来端庄典雅和蔼可亲,给学生良好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需要进行及时提出表扬,在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缺点或者是错误时,我们要切实地做到尊重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以理服人。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什么错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认真承认自己的错误,以便赢得对于学生的信赖。此外,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教育老师,要不断努力地向学生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技巧和综合素质,严格地遵循教师的美术职业道德,以一种认真负责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去认真面对自己的美术教育工作,为广大大学生建设良好榜样。
结语:
在进行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们应从艺术欣赏、绘画、实习和动作课、手工等几个方面着力加强美术知识和德育方面的渗透。实现了美术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效结合,全面落实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8(05):12.
[2]陈智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