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周桐宇
[导读] 小组学习是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周桐宇
        沈阳市第126中学教育集团太原街分校
        230822198908242***
        
        摘要:小组学习是学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这一团体中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它中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且有效的方法。在小组团体活动中,学生中不仅能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的新型人际关系能让学生学中会沟通,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从而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中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中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团体中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大中家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中或判断。小组活动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中此,新教材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将从小组中团队合作学习效果现状,如何破除团体活动的瓶颈中束缚、提高团体学习效果等方面,深入探讨小学数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
        1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中学习兴趣中虽然合作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对学生中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但是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引中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那么必定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中而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以组为中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非常浓中厚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同伴的督促与带领下以更积中极的状态进行数学学习任务的探究。
        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2.1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现阶段教师划分的学习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层次参差不齐。中在保证各个小组能力均衡的前提下,教师试图通过小组内部优中秀成员辅导、帮助水平较低的成员。这种设想是好的,但在实中际的操作效果上未必尽如人意。许多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不够、中缺乏学习动机。小组内部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中不强,造成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实现。长此以往,数学中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形式化。小组内部学生讨论不充分,中讨论过程中常常有逐一的分散。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这一中问题,小组合作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占用课堂教学资源、时间,中浪费教师教学精力、教学资源。
        2.2数学课堂秩序上局限
        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通过对学生中进行小组的划分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教师划分学习小组要依中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小组能够构建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中交流、分享和小组之间的分享、竞争,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课堂中教学的活力和灵活性。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但是,中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常常在本应学中习的时间内谈论与研究话题不相关的部分。造成小组合作效率中大打折扣。也有些学生对同一问题持多个不同的意见,一定程中度上影响课堂秩序的有序建设。
        2.3教师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中学阶段,学生年龄中,大部分教师不敢让中学生独立活动。但新课标倡导中组合作学习,因此,教中师在公开课上遵循倡导设计了中组活动,但常常是中活动还未充分展开就被中止,最后由几个学生或教中师讲出答案,使得中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严重影中响了学生参与中组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解决问题的中能力也不能得到真正提升。

教师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中标,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较多,对学生回答不满意中的也不作过多评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习的中主动性降低,思想僵化,更谈不上提升创造力,也中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1科学合理分组,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中展开数学教学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合中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中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然后依据学生的中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小组。一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方便,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前后桌的形式或者是左右邻座进行小组学习,中这种现象带来不利的效果就是学习好的和学习好的一组,学习中差的很容易和学习差的一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中降低,参与热情不高。因此,教师要创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环境,好坏学生比例要适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强、学习成中绩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进中行监督和指导,形成一帮一的合作学习。
        3.2教师加强指导,高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往往对学习中所遇见的中问题考虑的不够深入,思维也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为了构建中更加高效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中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提升合作学习中质量和效率,教师的指导要适时,尤其是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中和难点知识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指明方向,慢慢地培养学生中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3.3完善发展性评价、奖励机制
        为提升教学评价的优势作用,教师应当进一步更新和丰富、中创新评价方法。要采用多重的评价方式类型。包括学生自我反中思、组内成员评价。发展性评价成为当前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中教师应当将精力着眼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课堂的表现。教师通中过完善发展性评价和奖励机制,积极调动学生认真参与小组合中作学习。教师要设置正确的奖励机制。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中获得的锻炼、技能进行及时、科学的奖励。调动学生主动学中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实施小组合作,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小中学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与学中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中教师这一身份在学生心目中是严肃的,是具有权威中性的,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身份的中原因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实施小组团队教学时,教中师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一起讨论中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跨越和教师之间的身份中差异鸿沟,从而像朋友那样对话和交流,他们的人中际交往能力就会大幅度提升,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发展的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中标和课程标准,优化自身教学组织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发中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在价值,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中个人能力的发展状况。既要关注初中数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中有效教学,又要致力于培养具备探索精神、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中习精神的专业人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初中生核中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中2013(7):236-237.
        [2]王建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出版社,2011:54-55.
        [3]赵长芳.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22):269-270.
        [4]胡志宏.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8):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