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词汇学习课之导学案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夏明楼
[导读] 导学案给英语教学带了许多新鲜的灵感和陌生的徘徊
        夏明楼
        浙江省永嘉县永临中学   325106
        摘要:导学案给英语教学带了许多新鲜的灵感和陌生的徘徊,本文以一节高一的词汇学习课为研究案例,结合笔者近几年对“导学”理念的实践,从学生活动的设计上,浅谈基于导学案的高中英语词汇学习课应该如何设计和展开。
        关键词:导学案、词汇学习、学生活动
一、引言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早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研究中一个熟悉的话题。导学案对于建设有效课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另一方面,词汇学习课虽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却总摆脱不了教师“挥洒满腔热情”,学生“埋头练习”的尴尬局面。
        导学案的使用的确给原本沉闷的英语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对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起到了“指明灯”的作用。但是,从导学案的编写,到使用,以至评价等方面,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大家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笔者从教以来一直乐于摸索“实践先行,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所以借此文,结合平日使用导学案的体会,并以一堂切身实施的县公开课为例,从学生活动的设计、导学案的使用等方面,谈谈自己对基于导学案的词汇课的一些思考。
二、基于导学案的词汇学习课的学生活动设计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充分体现了导学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作用。不同的课型,其预习任务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词汇学习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重点词汇进行预热,让学生能从预习中感受本课知识轮廓,理解词汇字面意义。其次,预习任务需布置地确切且易落实,练习难度也不宜太大,让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
        例如下面案例中的预习任务,Task1要求学回顾课文词汇,找出自己心中的好词好句,把主动权交由学生,也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让词汇从课文中走出来。Task2为近义词英英匹配练习,旨在让学生在new words和easier words间搭建桥梁,以旧带新,帮助理解、记忆新单词。这两个任务的难度容易,根据课堂的反馈,完成度也较高,非常适合英语水平一般的班级。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预习量和练习难度。
        


        2.课中学习
        “课中学习”是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词汇用法,并进行操练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中,导学案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练习内容的载体,而且应该是提供充分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一边做练习,一边思考词汇的用法,最终指导学生从中习得一些词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构词法、仿写例句、对比归纳等。
        本案例中“课中学习”共设计了三个小语篇,分别讲了“Kitty学英语遇到困难”,“Kitty打电话给老师求助” 和“Kitty收到老师的建议信”。整个环节故事性完整,贴近单元话题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给学生提供了熟悉且充分的语言环境。
        除此之外,导学案中在任务下面设置了一些归纳性或延伸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例句中归纳、发现词汇的用法,这比被动地听取老师的讲解,要更加直观和生动。当然,该环节根据任务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形式展开。
        恰当设计的导学案是可以由学生先学,然后老师再教的。如此长期地使用导学案,老师的角色,也就顺理成章地从知识的讲解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
        3. 学后运用
        “学后运用”一般是设计一些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词汇用法的综合练习。作为词汇学习课最后的输出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用本课所学词汇进行句子创作、语篇创作等。在学生的创作前,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架”,如写作中需要用到的话题词汇,或句型结构等,以降低创作难度。
        案例中笔者设计的任务为“Kitty把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学生
将站在Kitty的角度,对老师的建议进行转述。
        一般情况,只要时间允许,学生可直接在导学案上现场写作,然后在小组内分享,再抽取学生作品与全班分享。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延伸为课后作业,下一次课再作展示。整个展示过程,学生既是倾听者,也可以是评论者。
        4. 学后评价
        “学后评价”是导学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往往一堂课结束后,留给学生的只是答案满满的一张学案,而很多学生都缺乏回顾导学案的习惯,做完上面的练习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结束了。所以,我们应该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督促学生对掌握一般或差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及时的强化。
        下面的《学习效果评价表》对本课“学习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学生根据掌握情况在“学习程度”栏里给与自己评价。然后对于自己未能达成的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后的练习中,加以学习和改进。
 

5.因人作业
 
        “因人作业”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自然分化的,基本量为全班同学的规定作业量,而加速题是为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人而异的作业布置,更人性化,也更有针对性。但在作业繁多的情况下,完成加速题的学生人数并不算多,这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培养挖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导学案中学生活动的设计需要遵循几点原则:
        1. 导学案不只是课堂上的练习纸,导学案中应设计“预习”、“学习”、“反思”、“再学习”等多个层次的活动。其中预习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2. 导学案中的任务或练习应该是由易至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其中在“总结规律”上,应该多加引导。
        3. 导学案的答案的呈现过程,大部分应该是由学生个体或团队完成的,老师过多的讲解,将会使其变成“学生先做,老师再讲”的练习课,失去了导学案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4. 词汇学习的导学案中,应适当渗透学法的指导,如在任务中设置开放的归纳性或延伸性问题,让学生多加思考练习的意义,而不是机械地做题。
        5. 词汇学习的导学案是可以提前发给学生的,刚开始可以要求只完成“课前预习”,一旦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可以全部完成的。这才是导学案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当然这就对导学案的任务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适当的学法提示和充分的语言环境等,让学生即使离开了老师的帮助,也能感受到语言的意义与规律。

参考文献
        张良.论"导学案"的现实问题及可能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2014 (01)
        周锌锌.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编写初探——以一节定语从句的语法课为例[J].学周刊.2015 (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