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余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当下的教育工作都在追求更高的标准,同样,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也在改进和提高。高中数学是一门重点学科,它所涉及的应用和领域十分广泛,对于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气氛低沉,学习兴趣不高,各种教学活动效果差,这都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好教学设计,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发展新的教学形式,让高中数学的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表达上准确见解、逻辑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是宇宙交际的理想工具。”数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只有实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贴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造成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课堂氛围低沉,学生兴致不高。据调查,高中数学课堂中昏昏欲睡的学生数量远大于其他学科,也恰好说明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是无效的。高考压力下的学生备受考试的折磨,大部分学生对程式化的教学失去兴趣。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家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情景,重现理论产生的过程,让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1]。但反观当下的数学课堂,大部分教师直奔考试重点,创设的课堂情景形同虚设,达不到其原本的效果。最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但如今的课堂提问,仿佛只是走一个过场,教师虽然提出了问题,但答案不一定是学生思考出来的,教师反复提问,不论问题难易程度的提问,导致学生对课堂提问产生厌倦和恐惧感,课堂提问的效果急转直下。
二、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数学课堂
要实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数学性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深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进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固有身份,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对数学理论和技能的熟练运用,达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最优状态。例如,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概念》一课,该课程作为本章课的开篇,教师在讲解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集合的概念,具体的定义等等讲解清晰,学生才会对集合形成全面的认知,才能进行接下来集合运算等的学习。
(二)注重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论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都应做到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师要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要以怎样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2]。
同时,当今高中学生受到大量课外知识的冲击,知识储备量可能远大于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前还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讲课的同时,向学生普及课外数学知识,做到运筹帷幄。例如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一课,教师在课堂讲解之前,要先做好备课,将已知的投影知识作为斜二测画法的导入,提出总结斜二测画法的步骤,查找是否还有其他画法作为课堂拓展部分。如此一开,课堂的重点,即斜二测画法,也在备课中得到重视,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
教材是整个高中数学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教材,领会教材不同单元,不同问题的用意,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设计出适合学生,并且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案。在此之后,教师还有发掘教材深层次的思想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理论的产生过程,在问题的发源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高中数学课堂框架。例如,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平行向量及其应用》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进行导入,比如:小船由A地向东南方向航行15n mile到达B地,这里,如果仅指出“由A地航行15n mile”,而不指明“向东南方向”航行,小船就不一定到达B地了。由一个现实情境作为课程开始,会让学生对该问题昌盛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全新知识的恐惧感,自然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端正,课堂教学效果会提高。
(四)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勇于迎接创新教学方法的挑战,让学生自主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常态,通过学生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对高中数学崭新且独特的想法。同时,教师能完全放任学生,不管不顾,而是要做好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搭建优越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理论实践做好服务工作[3]。例如,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平行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因为之前已经完成了向量运算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平面内任一向量是否可以由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呢?”当然,教师也要做好随时解答学生问题的准备,最终师生共同发现“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的基本定理。在这其中,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实现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创新环境,而不应该成为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场地。但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存在课堂气氛不活跃和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这还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学设计,课前深入研读教材,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效东.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20,018(014):124-125.
[2]白雪.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000(002):P.104-104.
[3]陆竞.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00(008):P.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