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杨晓龙 王梦凡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已经十分必要
        杨晓龙 王梦凡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刘集中心小学  441509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已经十分必要,不仅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工具,还对学习的兴趣和思想进行了激发和引导,能够保证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有效理解,提升知识理解的深度,从而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而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抓住课堂教学需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共同点,以此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我国现今较为先进的教学技术,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形式,如何将信息技术高效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是教师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以下内容将对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重点探究,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运用方案,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以课堂教学的建设实践为教师提供具体运用方案。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过程更为直观展示化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内容有所不同,数学知识较为复杂,且知识过于抽象,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其思维逻辑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难处和问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直观展示,知识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直观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也能够更为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高效理解数学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之中。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丰富功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枯燥的课堂知识也能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会因此而懂得越来越多,更加愿意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在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二、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提高教学的精准性,让数学学习得以有效地进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障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保证教学效率。例如,微课、电子教室、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提升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让教学的开展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其中,微课的应用主要是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做突出表现,简约处理数学教学内容,使教学带有精准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就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作为微课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解认识,让知识学习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确定探究学习和逻辑推理的方向。电子教室是将数学课堂的互动变成一对一交流,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将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变成递进的过程,展现出知识的逻辑推理,这既能解决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也能在知识的学习中有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路程应用题教学中,就以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思维导图的内容,让学生分析题目内容,建立数学模型,以此求得答案,让数学解题有具体的过程,传授学习和应用的解决方法。
        (二)难点突破,化抽象为具体
        在数学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一直都是教师头疼的教学问题,因为在这样的知识点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尽快了解这样的知识点,甚至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还可能因为抽象的讲解而更加迷惑。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也需积极寻找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

无疑,信息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学习《线与角》,有一个内容是学习平行以及垂直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在初次接触这样的知识时,学生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平行与垂直之间的关系,而在一些性质上也表示比较迷茫,无法记住以及运用这样的性质进行线的判断。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放一些动画片,并积极运用其中的材料,可以是两根电线杆或者桌椅的位置等,并借此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演变性动画,将其中的真实物体渐渐演变成线的模式。在这样的演变动画中,学生对线往往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线与线之间的位置问题,往往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可见,学习一些重难点时,尤其进行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以一种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创设情境,在画面呈现中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然而,数学不同于语言类学科充满故事性与趣味性,数学学科以其概括性与抽象性,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只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干预与支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把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摸视听材料,充分激发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有效诱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全面激活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就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链接,运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把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切分转化成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或者其他以前学过的图形,再运用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把切分的每个图形面积相加就是整个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切分、平移或旋转等方式,让多边形演化成新的图形组合,这个过程只能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呈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园里百花争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只只蜻蜓、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孩子们一下子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住了。接着,教师正面放大蜻蜓、蝴蝶的图画,相机发问,这些小动物从外形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再利用信息技术以虚幻的形式动态演示“对称轴”,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昆虫的两对翅膀在扇动时,是不断重合的。然后再呈现昆虫标本,通过平移再旋转,让昆虫身体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深层理解“轴对称”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再通过大屏幕出示中国结、红领巾、故宫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构建教学课堂,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够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为学生构建实效性课堂,也能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颜贇.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刍议[N].贵州民族报,2020-09-03(B03).
        [2]马培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43.
        [3]王承玺.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152-153.
        [4]宋晓玲.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02.
        [5]朱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8(11):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