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理念指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姚德书
[导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姚德书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伍市镇时丰中学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调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教育理念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需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尊重教育理念指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尊重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尊重教育是当前业界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活动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来着手,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完全符合数学教学的内在要求。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需要将尊重教育理念充分落实到实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1 尊重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
        长久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都是将知识的传授放置在首要地位,对人的尊重不足,尊重教育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关键内容。尊重教育的实施目的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作为基础,关注人的主体性,让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以真正落实到实处。尊重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权利,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独立性、创造力、兴趣等,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而作为教师,需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主动倾听学生想法,保护他们的尊严。
        2 尊重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2.1 以学定教,尊重学生需求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门反映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学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内容安排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对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深入化的解读,尊重教材,根据不同阶段思维水平的学生来优化教学内容,不管是问题设置,还是习题设置,都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主动分析和建构。如,在“中位线定理”内容的教学上,可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知识,尝试先进行证明,并为学生选择有一定难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用变化的习题内容来吸引学生,再引入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尝试证明中位线定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
        另外,数学学科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尊重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充分挖掘出数学学科的文化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为学生讲述数学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用著名数学家的榜样精神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如,在讲解“勾股定理”内容时,可引入大禹治水故事,将故事与勾股定理相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作用和价值。


        2.2 尊重学生,夯实其认知基础
        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和讲解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尊重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分析、思考时间,并为数学课堂赋予一定的趣味性、严谨性,科学应用数学语言,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维过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内容时,可以引入多项式乘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将多项式进行分解;在讲解“相似三角形性质”内容时,可以引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对应角、对应边几个层面来探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并为学生传授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要致力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除了考虑预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还要将课堂作为一个流动、灵活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允许学生改造、创新学习内容,抓住课堂中有价值的非预设生成。如,鼓励学生开展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尝试一题多变,帮助学生一题多用,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由“面”构成“体”。
        2.3 尊重学生的想法与不足
        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教师耐心倾听、细心引导的基础上,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多的不同,现在的学生个性化特征更明显,多数学生渴望能够发表见解,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而学生因为现有年龄和阅历有限的关系,有的想法是正确可取的,有的想法难免存在不足,为此,教师要更多的采取鼓励的措施,要允许学生犯错,尊重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能立刻打断他们,否决他们,而是可以采用追问、辅助问题等方式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带领他们进行层层探究,指导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评价上,要用赏识、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培育他们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教师可以用鼓励的手势、充满期待与认可的眼神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减轻学习压力,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赞赏和关注,当然,赏识也要有度,不能一味的表扬,在评价上,要更多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让评价做到真诚、细致,不能简单用“不错”、“好”、“棒”等程序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3 结语
        尊重教育强调发展性教育,与新课改、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契合,符合数学教育的内涵,尊重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内心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习题的设置上,都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着手,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积极元素,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史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数学科学精神、数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真正彰显出数学学科求真、创新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会梅.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研[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40-40,41.
        [2]杜二敏.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博弈及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5,(3).1-4.
        [3]赵敏.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尊重教育[J].学园,2014,(10).93-94.
        [4]聂衍刚,曾雨玲,李婉瑶.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2).2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