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语言的角度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马春颖
[导读]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是数学语言
        马春颖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   223300
        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语言,能够加强自身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结合数学语言的互译转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知识内涵,并在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语言用法的同时,实现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数学语言;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引言: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小学教学活动中,专业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够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语言与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数学语言的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等应用优势,在合理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实现有效化教学。所以文章从数学语言的角度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在教学体系中,数学活动可以被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其中包含了数学知识概念、专业术语、数学符号以及图形等等。数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被划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通过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数学逻辑,并辅助运算的开展,便于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关于语言的运用是确保课堂质量的基础。首先,精准明确的运用数学语言提问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展开思考,并在情感类语言词汇的辅助下,引导并鼓励学生勇敢思考、合理质疑。其次,数学语言具有生动性、严谨性、趣味性等特征,通过合理运用数学语言,能够充分发挥出语言应用优势,借由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严谨的语言逻辑,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最后,教师通过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够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因为对日常生活用到的普通语言足够熟悉,所以通过互译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内容,并在发散思维的帮助下做到举一反三,并灵活自如地加以应用,以此来有效提高数学水平。
        二、提高小学数学语言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得知,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极大帮助,所以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严密,且有效加强了自身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语言的组织运用,为学生创建情景化教学环境,通过情景的引入,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逐步把控课堂的主导权。例如在学习三十以内加减法运算时,可以用数学语言创设情景化教学,教师通过打造一个故事情节来引入教学内容“桃子丰收季来了!小明和爸爸比赛摘桃子,半个小时过去了,爸爸摘了18个桃子,小明摘了9个桃子”,可以将“小明”替换成班级内的任何一位同学,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容中,同时将条件中的“18个桃子”和“9个桃子”作出明确表示,这时可以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可以是其他学生,也可以是被代入名字的同学,询问根据这样的条件能够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给出合理答案。因为是开放性题目,所以无论答案是“爸爸和小明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还是“小明比爸爸少摘多少个桃子”,都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多多少”和“少多少”这两个词的运用。
        其次,因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重要阶段,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合理运用数学语言,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教学语言是合理且严谨的。
        最后,作为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语言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运用技巧。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陷入思维僵局,大部分是因为数学语言难懂且难学,枯燥乏味的知识概念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数学语言其实不仅仅只包含学术性用于,由于部分教师不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导致其自身就不能很好地驾驭教学语言。所以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着重训练自身数学寓言互译的能力,以确保通过不同形态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学生既能够被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够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强学生自身的辨析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数学语言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抛出问题条件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鼓励性教学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消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教师的有效性教学提供极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惠雅妮. 从数学语言的角度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 读写算, 2020(20).
        [2]黄紫清.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效落实[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9):P.6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