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518000
摘要: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门科目,由于该学科知识点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学科,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只有二者结合学生才能将物理学科学好。尤其在学习光、力学这两部分内容时,更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然而就目前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初中生大都缺乏抽象思维,且其思维受到思维定式影响,加之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效率并不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得到愈来愈不可忽视的重视度,初中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初中生虽然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通常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教学中不重视思维能力训练有关。想要改善这一局面,物理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不同思维特点设计多样教学环节,将思维能力训练贯穿在教学的点滴中。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是学生人生中接触物理、运用物理乃至研究物理的开端和基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物理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少。这让初中物理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首先,物理课堂课时偏少,师资水平偏弱。虽然学生和教师都承认物理这门学科很重要,知道初中物理对学生开阔眼界、训练逻辑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认识的情感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在课时的安排和人员的配备上仍然比语数外的地位要低一等,属于“小副科”。
其次,偏远落后的乡村中学十分缺乏物理教学资源。受环境和资金力量所限,落后的乡村中学根本没有专任的实验教师,而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设施等资源或长期缺失,或年久失修,破损不堪,根本无法完成相关实验,只能是讲实验,说实验,背实验,导致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建构、规律的探究停滞在理论层面。另外,实验探究既要准备器材又要做实验,实验时课堂秩序很难控制且又脏又烦琐,有些教师嫌麻烦就不去做实验了。
再次,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畏难情绪。比如在八年级新学期班会上,一位学生举手问我:“老师,听说物理这门课特别难。我又不是一个聪明学生,是不是根本学不会、跟不上呀?”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学生还没学物理,就已经听说物理的难度了,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物理化学从头难到尾”的说法。受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畏惧心理,开始排斥物理。随着物理教学的开展,课程由浅到深,难度增大,学生开始觉得那句俗语说得很对,对物理的恐惧日益加重,学习兴趣和攻坚克难的信心日益萎缩,甚至开始厌恶物理,逃避物理,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都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任重道远。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抽象意识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在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抽象意识。
例如,在《二力平衡》一课教学中,首先,我将一个空的粉笔盒放在讲台上,并用手按住粉笔盒,引导学生观察粉笔盒的运动状态。
学生通过观察与交流得出,粉笔盒处于静止状态,即粉笔盒承受着讲台给的支持力和我给的向下的压力,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紧接着,我用力按压粉笔盒,导致粉笔盒裂开,学生认为我给出的向下的压力大于讲台的支持力。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与研究,学生总结出:“一个物体在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个物体保持静止。”然后,我再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学生认为:“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要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我对学生的总结提出表扬,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激发抽象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进阶步骤。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快速吸收与获取知识,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渗透于平时课堂的点点滴滴,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多将一些好的观念、方法和学习技巧传导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留下一些课后思考问题,最好是具备一定开放程度和探究价值的问题类型,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实施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还可以多将一些有意思的学习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上多创造和学生的互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予他们引导,让学生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掌握正确有效的思考与分析问题方式。
在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时,我在导学提纲里面的课后作业留了问题:谁能让硬币跳上物理课本?这个问题让学生十分好奇,都想尝试找寻解决的方案。第二节课刚上课时很安静,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细声问:“老师你昨天留给我们的问题:硬币怎么跳上物理课本?我们急切需要知道答案。”当我成功地把硬币吹上物理课本时,教室里一下沸腾了。稳定班级秩序后,我开始提问,有没有同学想到为什么硬币会飞起来?这时,根据上节课学的知识,学生都清楚是由于流体压强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因。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学生上课迟到的没有了,课前乱跑和杂声没有了,只有静悄悄地等待老师上课,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与构建课堂,课堂上不仅要注重知识教学和学法的引导,也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塑造。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有价值,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
(三)联系实际生活,抽象物理思维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都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还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然后在教学过程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通过引入生活实际案例的方式来抽象出物理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分析学生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教学依据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高效学习,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川云.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20-121.
[2]陈婉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19(37):30.
[3]邓小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9(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