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黄秋寒
[导读]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的不断革新,推动着教育越来越高效化
        黄秋寒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拉烈镇伍仁小学 530732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的不断革新,推动着教育越来越高效化,小学四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这个阶段顺应新课程标准中的优秀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小学四年级是教学中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改变知识点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转而进行更深入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
        一、教学方法创新的四点原则
        1.兴趣原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并不意味这一点并不重要,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责任感的小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果就更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急剧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有趣性,重视学生兴趣的调动。
        2.自主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一直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提倡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来的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才能对数学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也会更加有效,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但相应的,四年级学生年幼,数学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还不成熟,教师的科学合理引导也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摸索和适应其中的尺度,展开新型教学[1]。
        3.生活化原则:数学本就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而且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往往不能有效理解,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4.差异化原则:差异化指的是不同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众多因素影响,在学习上呈现差异性,教师尊重学生身上的差异性,改变以往“满堂问”、“满堂教”的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让数学教学趋于高级化,有效化。
        二、把握好教学的四个阶段
        (一)课程导入阶段
        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很快吸引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一直在强调做好课程导入环节,通常教师会设置悬疑、设置新颖观点来展开。


        例如在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旨在让学生正确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在课程开展之前,先给学生展示多样的条形统计图,提问学生他们看到了什么,聪明的学生立马从坐标中看出这是对事物的统计,再次提问学生条形统计图中的不同因素区别,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每个长条的单位长度不同,长条上方标记的数量也不同,这时候教师可以很自然的引入到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教学中。
        再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用一个生活中去购物的例子来展开,比如说去体育课开展篮球教学,要给全班78位学生一人买一个篮球,每个篮球要121元,那么究竟需要多少钱呢?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计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自然地引入了教学。
        (二)课程教学阶段
        在课程教学阶段,可以利用丰富且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可利用的教学手段众多,这里选取最为常见的进行说明。
        1.问题导学法:教师创设一定问题、话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规范学生探究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差异性原则下,最好能够开展分层提问,满堂问和个性化提问并行。
        2.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创设某一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代入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展开学习,也是对学生一种很好的引导,例如“听数抱团”小游戏,例如“观察物体模仿”等等。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中学生加强交流互动,学生普遍表现得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更好。
        5.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中,给学生分发三角形的小纸片,让学生利用量角器进行自主测量,探究三角形的知识点,例如在《条形统计图》中,统计班级内学生的眼镜度数,统计日常花销中的类型占比。
        (三)课程结束阶段
        在课程结束阶段,要做好反馈与评价,考虑到小学生年幼,承受能力较差,以此反馈与评价整体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但也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四)课外阶段
        课外阶段可以分为课前和课后,在课前阶段主要在于让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学生良好的预习会对教学内容有先一步的了解,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于课后复习,教师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前和课后练习起来,能够让教学更加连贯,也能够让教学更加高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需要吸取新课程标准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教学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郑新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南北桥,2018,000(010):23.
        [2]廉丽娟.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8(16):5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