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姜巧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姜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计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数学能力培育的基础,贯穿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小学数学正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奠基时期,教师要紧紧围绕着教材单元内容的设置,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计算练习,不断训练小学生的计算思维,以便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学习效率,为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本文就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阶段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学生初步构建“数”与“形”这一知识生态体系的关键环节,此时加强计算素养的渗透,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本质,提高数学综合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以往的“题海战术”等计算教学方法与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容易产生思维定式问题,影响了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因此变革计算能力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1注重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掌握必要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纵观小学阶段常见的学生计算失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计算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习惯成为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不论是小数计算中的小数点还是运算符号,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对于列式计算题目,要在抄题后进行原题对照,在进位计算中要注意标准,在计算结果书写时要注意数字的规范化。二是要注重审题习惯的养成,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的计算失分。首先,对于纯计算题要审题区分口算与列式计算,避免因审题不清误把列式计算当作口算,造成不必要的计算失误。其次,对计算题要审清要求,特别是运用简便运算的要求,多数学生视而不见,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可能仍然不得分。再者,在计算中还要引导学生对运算结果的要求进行审题,特别是小数混合运算、分数运算章节不少计算都有要求—保留特定小数位、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等,教师在教学要引导学生养成读题审题习惯,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的审题失误。三是要引导学生数学计算结果验算与估算的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在当堂教学中根据互逆算律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通过粗略的验算减少计算失误,提高计算准确率。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错题摘抄记录的习惯。
2改进练习计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达到目的。但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做很多单调的计算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多种形式灵活的练习,有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和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运用学生的积极竞争心理,设计一些基于计算的数学游戏和计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促进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业写评语的方法,给学生的错误加上评论,找出错误的原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3结合题意,缕清思路
        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直接把大量的算式丢给学生让他们去计算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在平常的测验中,单纯的计算题并不多。但是必须承认,数学题目的练习恰恰离不开计算,这就说明计算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是体现在每种题型、每道题目之中的,题意的理解对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学生的思路没有理清楚,就直接动手计算,那么即使算对了,这个算式却不一定是正确的。结合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可以比较清楚地论述理解题意对于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4开展专项计算训练,提高基本计算能力
        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笔算能力、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等基本计算能力,如果忽视了口算或估算等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只是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那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基于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针对口算与估算等不同计算方式进行专项训练。
5计算情景多样化
        计算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场景融入其中,让学生将生活与计算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计算知识。如学习加减运算的时候,传统教学传授学生1+1=2,学生虽然记住了这一计算结果,但是对这一结果没有实际概念上的理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从一名同学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再从另一名同学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这一过程就是1+1的过程,老师手里2支铅笔就是等于2的结果。这样将运算过程直观化,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
6对易错、易混淆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练习
        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讨论、分析两组题的不同之处,能提高学生对这些容易混淆题目的辨识能力。运用了对比练习的方法,通过一学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期末调研考试中,计算题部分的得分率达到98%。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类似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的作业效果。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
7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当堂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标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归结到课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当堂计算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算理、算法、概念的解读,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当堂掌握数学运算算法、算理,同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算理的逆运算、变形运算,注重学生基本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堂教学重难点,结合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归纳,在学法、算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计算失误。再者,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课节知识中所蕴含的常见的公式变形、逆运算等关联算法进行必要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8结语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金安绪.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20,(11).
        [2]陈萍.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8,(01).
        [3焦小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