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青
山西省文水县城镇第六初级中学 032100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情感塑造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适当地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引言
没有情感的教育就如一潭死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在教育中情感和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教育一旦缺乏了情感,那么就会变得机械、刻板。在日常的初中语文学中,教师发现,许多成绩优秀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缺乏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没有人际交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经常会产生许多的不良情绪,在情感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么体验生活。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均出现了改变。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这一目标,将情感素质开发当作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健康的情感态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方法、塑造价值观的方法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语文学科教学的独立性、人文性、自主性等特征愈加凸显。情感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在情感层面上的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独立、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结合语文学科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共鸣,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文化素养等重要职责。在这一方面,情感教育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一)改变教育理念
1.遵循情感教育客观规律
初中学生的情感产生都和外界的情境密切相关,学生的情感舒适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更容易接受语文教学的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接受情感教育的熏陶。同时情感也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自己的情感教育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完善自我。
2.调节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教育的调节能力,帮助学生在情感中自我成长。在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完成教师的任何任务都应该受到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这种喜悦转化为学习中的动力,增加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如果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出现不良情绪时,学生也可以及时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走出来,恢复上进、求知的动力,学生也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3.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教育更是爱的教育,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成长,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排除生活和情感中的困扰,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会更加地信任教师。学生也会非常乐意教师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融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点还包括尊重。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习换位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现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对于各种理念也不断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分辨能力不足,这就更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在彼此的尊重、信任中不断进步、成长。
(二)创新教学体制,引入情感教育
创新教学体制是引入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教育已经与时代发展脱轨了,它无法紧跟国际教育的步伐,其教育理论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创新教育体制,把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一课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并掌握积累字词,感知文本,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其次,学生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即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利用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怀念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实际生活中,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呢?是否与作者的感情相同,对母亲有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回顾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朴素却又意味深远的语言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彰显情感教育的特征优势。
(三)利用朗读帮助学生体会情感表达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用声音把细腻的情感传达给听者,从而使听者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感情表达。而朗读又不局限于学生自己读这一种方式,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如听录音、集体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教师应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会在朗读中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该欢快时欢快,该低沉时低沉,真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父亲穿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段,体会“探、攀、缩”等词运用的巧妙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朗读期间提出问题:从朗读中体会到了父子怎样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师还可以就这个话题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写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和爱,从而升华情感教育。这样,不仅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父母的爱,知道今后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自己应怎样做,而且能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情感教育从内心情感出发,把握学生情感走向的同时,再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引导,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学生在初中阶段情感较丰富。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么语文教学就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极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学生一定要学好语文,这样才能担负起社会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马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63):41-42.
[2]岳琼洁.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新课程,2020(28):220.
[3]刘艳丽.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工作分析[J].情感读本,2020(11):17.
[4]董朝辉.解读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科普童话,2020(15):22.
[5]徐春梅.试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J].中华少年,2019(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