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竹仙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赵官小学 云南 玉溪652600
【摘要】识字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重点,教师加强指导学生识字有利于学生务实语文学科学习基础,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方面意义深远。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懵懂阶段,汉字是学生学习各个学习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识字,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强化学生理解汉字,使其更好的把握汉字。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融合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优势,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一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识字教学,提升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但一直以来教师应用机械的抄写和认读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厌倦,这对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较大的制约[1]。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更为灵活,给学生良好的识字体验,强化师生互动,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就小学语文识字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相当必要。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优势
1.1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帮助学生纠正发音。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于课前指导同学们观看提前制作好的生字音频资料,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跟着朗读,之后反复训练,纠正自身错误的发音,避免学生出现平卷舌、后鼻音混淆等问题,以此达到帮助其纠正发音的目标[2]。
1.2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字形
汉字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且抽象性较强,因此低年级学生经常存在对字形理解不足存在书写错误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于识字教学中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给同学们解析汉字,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分析,强化学生认知字形,提高学生认字效果。
1.3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课程改革对学生汉字书写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间架结构、笔顺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动态书写视频,给学生讲解书写要点,学生在视听体验中强化对汉字书写规范的了解,陶冶其情操,提高其书写能力。
1.4提高学生汉字应用能力
汉字的构成方法很多,包含指示、会意、转注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借助动态资料给学生讲解汉字含义,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构成,了解了汉字字义和汉字形态的关系,促进其更好的将字形、字音和字音进行融合。
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
2.1应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感官,提高识记效率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字词教学是教学重难点,但传统教学模式下识字教学极为枯燥,整体训练效果不理想。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生字生词之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生字的方法。但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识字方法很难强化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教学效率不高[3]。因此,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调动学生感官,刺激学生记忆,提高其识字效率。
比如在教学“呱”“哇”等生字时,笔者显示给同学们展示了小动物进行游戏的视频,之后让同学们认真听动物的叫声,最后模仿并结合动作进行表演,视频结束后笔者给同学们出示了要学习的生字。如此,同学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从视觉、听觉等受到刺激,快速集中注意力,提高识记效率。
2.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突破识字重难点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各类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其中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与生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视频呈现、音频等功能,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将学习的生字应用多媒体展示,先是让同学们跟读,之后规范书写汉字的笔顺,之后结合特效对汉字进行处理,学生在此过程中听准读音,掌握汉字书写顺序并了解汉字的意义[4]。以教学“晴”“清”“情”时,学生很难分清这几个形声字,为了突破识字重难点,笔者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识字情境:视频中出现一只大青蛙,并与其肚皮上写出“青”这个字,天上红日倒映在池塘中,捞起了池中的倒影并将其与青蛙肚皮上的“青”结合,由此形成了“晴”字;青蛙跳入水中溅起了水化,将其与青蛙肚皮上的“青”结合,由此形成了“清”字;青蛙住了两条害虫,吃完后心情极为舒畅,将其与青蛙肚皮上的“青”结合,,由此形成了“情”字。同学们跟随情境了解了字的演变过程,更好的掌握了这些汉字,突破了识字重难点。
2.3应用信息技术追溯汉字本源,提高识字效率
快速识字是学生识字的关键,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掌握汉字构成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了解,化繁为简,以此强化学生记忆。我国汉字表意性较强,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其形义联系比较密切[5]。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汉字本源进行追溯,生动形象地给同学们演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识字教学变得更为有趣,学生记忆效率更高。比如说在教学“手”这一象形字时,笔者给同学们展示了手的图片,之后展示了“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识字,复杂抽象的汉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强化学生记忆,学生识字效率显著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于识字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将二者整合为教师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注入新的血液,识字效率更高。但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找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契合点,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实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目标,促进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刘爱玲.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0, 344(16):10-11.
[2]宋修刚.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策略[J]. 新课程(中), 2019(5).
[3]马莹. 试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7(4):15-16.
[4]赵学云. 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 245(1):57-57.
[5]刘颖. 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 205(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