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 李倩
[导读] 我国一直大力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努力为人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园。
        李倩
        安徽省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               230011
        摘要:我国一直大力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努力为人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园。在教育领域中,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小学是孩子们思想观念的塑造期,高效率、高质量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大程度的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对于外界的认知较少,正是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可塑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个时期的特殊性,把握时机提高对孩子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基于提升孩子们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素质教育。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在小学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孩子们对道德、法治形成认知的基础,也对其未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校不够重视,忽视了这门学科开设的初衷,教师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带着学生梳理一教材中的知识,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孩子们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弱的事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这门课程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有的学校甚至将道德与法治课私自改成数学、英语等的文化课,让孩子们完全失去了在校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其次,有不少家长不把孩子的思想与道德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心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的成绩好就够了,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懂得道德与法治。这样的家庭教育思维,导致孩子们在未来出现各种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上的问题。因此,学校和家庭两个因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孩子们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讨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小就开始培养更有利于其日后的人生发展。

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对于孩子们的关键作用,只有对于核心素养有科学正确的认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完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并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铭记在心,以此培养他们从小就要树立讲文明、知荣辱、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的正确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一般都是将老师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孩子们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们要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时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自身的核心素养更要进一步的巩固充实,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与此同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思维,开拓自己的眼界并打破自身的固有思维,不断进步与完善,为孩子们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
(二)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知识。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因此,孩子们学习这门学科时,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教师要注意到教材上的知识只是抽象的理论,停留在教材的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更难以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输出,而与实际生活相关,从孩子们身边找出教学案例,让他们明白原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源于生活,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愿意学习这门学科,才有机会通过这门学科培养其核心素养。
(三)教师要勇于突破并善于创新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乏味枯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折磨”,如果教师不能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的教学有效性与质量就始终难以提升。因此,这门课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出有趣、有意思的课堂,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课程知识,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出有趣的道德法治相关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向自己的家人或者同伴普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这样让家长也能重视孩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通过与家人、伙伴的有趣互动,促进孩子们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回顾所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们的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能给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外部环境,并可以有效的培养其核心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小学思想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质量的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行带来一点切实可行的启发,从而为孩子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宋其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 [A]. 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9:3.
[2] 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 [J]. 华夏教师 ,2019(19):42-43.
[3] 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J].华夏教师 ,2019(14):70.
[4] 奚丽平.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J].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