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张德兰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
        张德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宋观学校    6461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培养的学科,对学生整体素养及能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正因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才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能显著提升与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及质量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也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下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培养与教育通常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生位于初中时期,其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与教师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该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走上歧路,学生一旦走错,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些年,中学生犯罪或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因此,教师需加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只有具备健康心理,才能形成良好品德。基于此,教师需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不仅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还需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关注高素质人才,对中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成为有助于民族兴盛、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从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现,并没有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很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却不管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心感受。
        (二)学科的不重视
        初中阶段的教育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视度低于语数外等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花费的精力也相应下降。应试教育下,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的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需求。
三、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路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
        新课改下对教师在基础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了实质内容以及具体要求,即,其目标使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作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面对新课改的大背景,教师不仅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而且还需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过程的反思,不断审视自身的角色,以此对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进行适应。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还需注重自身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探索,以获取到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基于此,教师自身需具备创新精神、注重教材内容的挖掘、明确其重难点,并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实施整理与归纳,以找出教学突破点。特别是道德与法治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如果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将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但却影响到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能力的锻炼,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有效理解,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根据视频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感受,然后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将正确道德观告知学生,从而使学生对于道德问题的处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德育时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初中生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探索,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并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便于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的学习。
        (三)加强课堂互动,在融洽氛围中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需要两大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仅仅是自己讲、自己说,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互动需求,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这也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四)基于媒体,培养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完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作用已日渐突出,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并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其中,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他们视觉与感觉上的冲击力,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五)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优化授课方法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不断对授课方法进行优化,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情况出发,不断探索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授课方式和思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合理,发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留白是一种比较盛行的教学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不需要占据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涵及外延进行思考和延伸。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教学留白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立足学生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教材,而应立足初中生已有的社会经历及实践经验,寻找其中可用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促使他们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轻松地突破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以此在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与热情、具备学习的自主能力的同时,切实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晶晶.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06):49-50.
[2]马杰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51-52.
[3]谭敏.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问题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20(84):147-148.
[4]杨亚平.新课改下搞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