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徐敏君
[导读] 依靠互联网作为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徐敏君
        常山县城关中学       浙江常山324200
        摘要:依靠互联网作为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了飞速的变化,使得各个行业之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有了交叉,尤其在教育领域,直接引领了线上教育产业的发展,在线下教育也就是传统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因此,依托“互联网+”,让教育行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本文就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初中八年级教师如何运用好信息化手段进行技术教学,为广大中学教师探索出适合的信息教学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路径优化
        
        引言:由于互联网技术在近几年的飞速进步,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最多的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各种多媒体平台和手机电脑的信息交互,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方式越来越多,学生也不再是以前只能从课堂上获取到知识,在互联网上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新信息,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也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当前的初中教学内容具有知识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尤其在初中八年级,学生要掌握四门以上的副科知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难免会不太重视,而且当前的教材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学生学习,就是教师需要掌握的重点。
        一、“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路径优化的必要性
        1. 对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补足
        学生初中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信息的识别、获取、存储、管理、加工、表达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对初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深入拓展,丰富自己的课堂[1],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而作为一门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育内容必须实时更新,紧跟社会技术的进步,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最先进的,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能够在当今社会具有实际使用效果。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最快的是各类软件行业,而与此同时,IT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大,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而不是操作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使用交流就变得比较重要,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社会对于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越来越看好,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点进行培养,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操作计算机,锻炼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3.丰富课外教学资源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教育方向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使用,互联网的使用,包括现在心形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引进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树立计算机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互联网+”的环境,导致信息交流十分便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实时表演如何获取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资源,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既能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影响下初中教育现状
        1、不重视通过信心技术手段教学
        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朝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变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在逐渐的深入开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还是没有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这门课程,有的学校是作为学生的辅导课程来上,有的学校甚至只是面子工程,不安排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大部分还是以文化课程为主,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至于信息技术课程,一周仅有一节课,教师也不上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术[2]。


        2、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陈旧
        由于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导致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于课程不认真对待。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对于教材知识大概讲解一下,不深入探究技术方面的知识,而教材上的知识比较枯燥,对于上面的内容一般采取演示给学生观看的方式,基本上不做讲解,学生全凭自己的理解学习,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学校不重视,教学器材与教材不配套,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的知识。
        3、信息技术课学习时间少
        在八年级的时期,初中生由于新增课程,课业压力一下变大,部分文化课教师自己的进度赶不上,通常就会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时间进一步减少,而且在现在的社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要从小培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工作的必备条件,而这些基础知识小学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不适合学习,初中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学校不够重视,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够先进,学生学习时间短,上周学到的知识可能要过两周才能学习下一阶段,没有系统的学习机会,知识点无法连贯起来,还有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放松自己,进行电脑游戏之类,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时期,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玩闹的,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比较枯燥,但是又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基础知识的学科,教师若是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学生自然难以引起兴趣,信息技术课也就变成了学生的“休息课”,教学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对此教师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信息技术课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在学习剪辑flash动画的时候,让学生之间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比赛后,可以对各个动画进行评比,让学生自己做评委,由于是小组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又能激发学生的荣誉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兴趣引导的方式,学生也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知识[3]。
        2、通过情景教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上一些基础技术类内容的课程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个时候,引入充分的情景教学,比如人家教师可以剪辑一段当下比较火的电影片段,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好多截取几个不同的片段,让学生们讨论哪些电影片段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用电脑合成的,在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写出自己的结论,最后等学生讨论完告诉他们其实都是电脑技术合成的,一下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鼓励学生在电脑上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制作简短的视频,看是什么效果,引导学生对于影视的刺激转移到技术上来,鼓励学生动手创作。
        在进行一些表格类处理学习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实际操作,比如,练习Excel的使用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就是把本班同学的信息进行整理,先做出表格,增加信息男女,在增加身高、体重等,最后教学生转化成图表,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是由于产生兴趣,进行行动手操作,这样做能更快的掌握表格的用法与关键点,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结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会有一些问题,但是,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全面化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爱军.“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36):95-96.
        [2]赵玉龙.“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4):11-12.
        [3]马建雄.“互联网+”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0(20):64-65.
        【作者简介】徐敏君,1989年10月,女,汉族,浙江省衢州市,本科学历,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