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晨微
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中心小学 浙江金华 321037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现代化课程,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内容,而且需要学生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可以将教师课堂上传授的信息技术处理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影响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照葫芦画瓢”,从而出现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差等教学弊端。因此本文以制作电子小报为例,分别从学生需求、学科特点、校园环境和现实生活四个出发点入手,提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制作电子小报;策略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中,融入了许多富有实践应用性质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书面化的说教形式之上,很难真正挖掘课本知识的实用性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更别说提高小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面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要善于利用书本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将知识与现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结合学生需求,激发信息技术学习情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人类只有对某一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迸发出事半功倍的学习动力。信息技术教学虽然不同于单一书面讲解形式的学科,也会穿插着一定程度的上机操作过程,但是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学生们有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可操作的内容却早早被教师“固定化”,延续教师教学意愿的动手实践过程因为没有尊重学生群体自身的需求和喜好,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采用“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态度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堂学习气氛自然不会高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需求,站在“以学为本”的角度上安排课堂教学任务,以此激发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学习情趣。
以制作电子小报教学为例,在本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页面设计内容,主动“投其所好”来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动力。比如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偶像崇拜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电子小报的内容设定为同学们喜欢的内容——“我喜爱的明星”。在本章节的开始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与电子小报有关的信息,通过设定这个主题制作内容,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他们通过确定“信息需求”目标之后,立刻通过网络形式搜集与自己喜欢明星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然后根据个人的喜好对采集到信息进行合理、适当的筛选,选择与本次主题相关紧密的信息素材。虽然只是电子小报制作前期的信息整理阶段,但是由于制作主题是学生们喜欢的内容,所以大家的参与度非常高涨,整理收集到许多可用度高的制作资料,为下一步电子小报的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科特点,熟知各项信息技术功能
新课标改革中曾经指出,各学科之间要利用各种教学衔接进行学科整合教学工作。信息技术属于多媒体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的动态展示功能可以优化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其他学科的内容特点也能成为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好搭配,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各个学科的内容优势,引导学生们熟知各项信息技术功能的特点。
以制作电子小报教学为例,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各个学科的特点,利用学科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工具菜单的操作技能。比如针对数学学科来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小报。
通过此种总结类电子小报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可以一步步熟悉“表格”菜单为主的操作技能,比如排序、求和、插入等,同时通过这种“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养成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总结归纳习惯。针对语文学科来说,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散文诗或者学生们喜欢的文章进行分析,制作成“知识型的电子小报”形式。通过学生们已经学过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精彩语句赏析等内容来进行制作,这样的小报内容因为有文字、图片等多种格式,可以让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熟悉插入背景图、文本框、图片、艺术字等信息技术技能,同时版面设计排版等技能也会有练习的机会。这种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子小报制作的技能,而且加深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回顾和记忆。
三、结合校园环境,激发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如果说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一座座港湾的停靠,那么学校整体教育环境就像是一篇浩瀚的海洋。小学生在校园生活期间会遇到各种校园活动,这种教育形式也可以融合成为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借助各种校园环境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以制作电子小报教学为例,在小学校园中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宣传或者公开教育课堂等活动,教师可以抓住这种契机,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校园环境活动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校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迎合此次主题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们对青少年上网存在的问题和好处进行调查分析,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制作成精美的电子小报,以此来警示和告诫同学们注意网络安全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将现阶段常见的青少年网络安全隐患以图片搭配文字解说的形式制作成电子小报,版面效果清晰明了,而且触目惊心的画面感也给学生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力。这种与校园环境活动同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实际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而且大家可以天马行空的放飞自己的创意,每一张小报都可以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辅助力量。
四、结合现实生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改变生活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改造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们营造贴近生活应用的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做无用的“纸上谈兵”之将。
以制作电子小报教学为例,绿色环保是当今社会人类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很多网站上都有与之主题相关的各种海报设计需求活动。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初级阶段的环保海报制作任务安排给学生们,制作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中标,但是贴近生活实际需求的小报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先学的所有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中,更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现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度。同时如果有幸被网站需求者看中,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应用经历,可以极大的鼓舞学生们的后期学习。
结语: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掌握熟练高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评判其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依据。但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是工具操作的狭隘认知,只有与现实生活的土壤接轨,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和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冲击力,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各项知识要点,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展开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段艳华.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 江榕春.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 金丽琴.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初探[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8)
[4] 严大虎,姚晓慧.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11(33)
[5] 谈言玲,张荣根,严华. 自主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