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高旭峰
[导读]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信息能力为核心,
        高旭峰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家沟乡中心校    邮编033300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信息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熟练掌握技术的同时灵活运用技术,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抽象性、实践性,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大量接触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还可以对信息技术工具、信息环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时代需要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学生要从小抓起。
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国际教育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对信息技术学科高度重视,并且发展较为完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并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不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掌握水平,提高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简单说,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信息化伦理和道德观,信息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信息知识与技能等。围绕这几个方面,教师要加强教师技能,让学生更快地形成信息意识的基础,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2.中小学信息结束教育的问题
        生长在数字时代的中小学生,自小受到信息技术的熏陶,耳濡目染地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学习让中小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努力。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其他文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重要性,但是随着不同地区的教师的师资力量的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运转效果差异较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也差异较大。另外,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往往把课程的作为一门知识来讲授,缺乏学科思维和学科思维的培养意识,导致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思维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十分缺乏,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和投入度不够。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检验没有设立结业考试的制度,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检验,教师的教学缺乏动力和压力,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也不够重视。
3.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策略
3.1注重教师技能提高
        信息技术目前虽然属于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但是却没有列入中高考的考试科目,因此在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上来说,还十分缺乏,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以及地方性的课程标准也没有对信息学科教师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因此,教师要从自身角度重视这门课,认真准备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好起来。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从基本的原理和技能入手,用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安排讲课内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时间要充分保障,让学生之间不断交流和合作,学生遇到不清楚和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求助于教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可能会更加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展开深入学习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元化多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不要害怕失败和受挫。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有针对性地联系难点,提高学生的自查能力。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要限制学生的想法,尽量支持学生主动创新,敢于创新。
3.2学校合理配置资源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借助设备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学校必须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所用,在设备的更新换代方面,学校必须充分保障,适时更新,让设备不要过于陈旧,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实验室,让学生开展专题学习时有的放矢。实验室的设备配合、师资配置和硬件配置都要到位,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学校最好还能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该门课程的难度和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习起来有任务有目的,不要自由散漫地学习。按照我国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只有高中学段设立了对应的课程标准,其他学段还没有设置完备的课程标准,这给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导致教师的教学安排难以把握,课程的内容无法合理安排,可能会出现一个任务多次重复学习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3.3规范学科的专业程度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可能在学校内承载着多个方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研究时间较少,精力有限,目前,各省市的考试方式和考核标准大不相同,导致很多教学结果的检验变成了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为了应付而学习,为了考试而练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思维和素养都未真正养成。任何学科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切实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感受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实中的信息技术学科还未真正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科的专业程度还未真正深入到一线教学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还未真正建立。从规范学科的专业角度,教师应当多引进一些先进的经验,用于课堂教学的参考,同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基础抓起,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不断尝试和磨练,建立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素养,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教育信息化的站位角度去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学科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教师要从自身出发,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喜爱学习这门课程,热爱这门课程,为探索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不断摸索经验,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促进学生的成长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翟爱文.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定位与走向[J].教师,2020,(7):81-82.
[2]梁富升,杨梦君.浅谈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264,262.
[3]张亚娟1.中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路径[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000 (004):P.178-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