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忠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发轮职业中学641200
摘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三观,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所有的教师都应该首先成为学生的道德教师,培养好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他们价值观的引导是十分有帮助的。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法制观念,健康的成长,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具备更科学严谨的态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我们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教师应改变以往死板、专制的教学手段,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来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经验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逐步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从而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当堂课的要点知识,促进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观念落后
尽管教育部门强调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基层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递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缺失主体性,并且无法快速地接受创新教学。现代教学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具备创新教学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课堂授课热情,在课堂上以命令或者说教的口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导致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
(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不足
在道德与法治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虽然落到了实处,在很多方面减少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但是在实际教学时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就目前而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不足。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大多数时候都属于被动学习,这就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抵触心理,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思考。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我们应该提高教学条件,要不断突破传统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熟悉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对于一些不熟悉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设置相关的情境,更好地呈现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问题。
(三)教学模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所改善,但是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较低,而究其根本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简单的知识传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产生较大的厌烦情绪,同时仅仅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与吸引力,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也成为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学校教学开始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教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之前需要合理正确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在学生学习九年级《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现在国际的大气和土壤治理画面,学生观看图表了解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相比较语言文字来说,学生会更加喜欢在课堂上观看生动形象的画面,所以学生会对图表演示和课件产生兴趣,学生将图表和教材内容相结合,能够了解到中国的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所以需要实行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数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以及沿海城市的经济情况,学生会将大山内的环境指标和城市环境做一个对比,能够思考得出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明确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被动接受知识时,会思维受限,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时代下,网络空间广阔,每日发生的事件具有新颖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依据网络时代展开时政新闻等事件的搜索,鼓励学生在课下展开积极的预习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积极鼓励学生分享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开展朋友的重要性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友谊的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课堂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故事情境,这种方式通俗易懂,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养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将学生引入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基点,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要一味地否认,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课堂学习要敢于表达,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问题导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取提问的形式带领学生开动大脑,与师生互动环节不同的是,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出学生一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在集体探究的过程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受到他人的影响会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创新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在学生讨论回答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修补漏洞,总结课程教学。
(五)创新课堂教学与考核方法
网络时代的到来,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先进技术融入教学活动,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授课时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文化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化育人思想。例如,《我与集体共同成长》的课程中,播放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职责的短片,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股市里的主人公对班集体带来的影响,积极回顾自己对集体的影响,鼓励学生在担当中成长,鼓励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主建设、自我管理等,培养学生在担当中成长的美好品质,意识到责任、职责、集体的重要性,收获成长。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它是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以使学生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基于此,教师要结合网络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特别是要引领学生融入社会、认真观察社会、思考社会问题、反思自身,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裘高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教育,2018(52):23.
[2]魏爱红.道德与法治的高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8(12):239.
[3]柏国峰.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8(12):240.
[4]张蕾.浅议道德与法治教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50-51.
[5]夏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