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凯如
广西浦北县泉水镇坭江小学 535325
摘要:新课改强调的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探析
前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较为简单,一般都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设计,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达到某一方面的目标,方法以及知识,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学习。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
一、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环节与层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体、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课堂中活跃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对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觉得学生年龄小而全权包办代替,而是要营造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小学语文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科学合理运用案例习题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让趣味性与严谨性并行,知识学习性与实践性并重。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对其理解,并且在验证答案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师借助不同类型的问题,也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学生小组在不断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积极性很高,最终呈现出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明显较好。
四、创设情境,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确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生命性原则,即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结合;基础性原则,即注重基础构建,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之基;生长性原则,即情境是源自儿童的生活,也将回到儿童生活中,并进行升华与创新;开放性原则,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去发现、提取情境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然后,再与老师、同学、文本、自我进行多维对话。在选择情境教学内容时,要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情境契合儿童核心价值观,根据情境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明确要精读和略读的课文,引导儿童进一步开拓眼界与知识面。精选补充内容时,要坚持经典性、有序性、趣味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以及学科学习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十分必要。教师的教学对象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主。对于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以每个学生都达到自身目标为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劣,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老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与学的方法,创设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引导学生在无比阔大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学习应用语言。唯有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知识内容,根据学生们的层次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贾斯童.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9(8).
[2]马文娟,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31)。
[3]贺晚利,探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