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晓
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为例,对其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实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德育教育 实效性 提升策略
引言
德育教育的主旨就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心理品质素养等进行塑造。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为我国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依据。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等,寻找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教学路径,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都缺乏足够的重视,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形式课程,完全没有关注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导致德育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没有得到质的提升,对小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缺乏合理的规划
在部分小学学校中,由于教育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味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设置教学课程的时候,经常会忽略德育教育,导致其及教学仅存在与表面层次,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甚至部分教师还会随意占用德育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三)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小学教师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出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等,有效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在实际好学中,教师习惯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无法自主吸收,从而导致其教学过于形式化,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德育教育形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的主要目标。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德育教育具体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需要采取不同于传统授课模式的德育教学形式,以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加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活跃度,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德育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联系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正处于发育的萌芽时期,再学习过程中以感性认知为主,因此,在提升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提升其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熟悉且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捕捉其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过加工整理后形成全新的德育教育材料,并将其逐渐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就热点事件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教师习惯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教学方式,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德育教育的思路受到限制,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积极拓展其教育方式和途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德育知识到德育行为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四)改善德育评价体系,加深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仅靠教师的引导式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此,小学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先进教学理念,通过改善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以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在日常行为表现中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德育教育的目的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中融入赏识性教育,通过肯定、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参与度,从整体上提高其教学质量与效率。
(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德育高效开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养,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在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中,为了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等培训活动,通过进修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向外招收高素质的师资资源,为小学德育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最终能够带领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德育的思考方式加深对德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顺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行业基本素养,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行,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实效性,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德育教育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枢练.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94.
[2]王丽静.浅论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J].学周刊,2020(06):59.
[3]张玉婕.新时代下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75.
[4]潘水康.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