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敦喜
福建南安市翔云中学 36230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极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更为重要。因此,为了促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需要广大初中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对其进行教育,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
引言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其必须要接受的课程之一,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政策推出后,需要广大人民教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观念,从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培养初中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合格公民。笔者就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旨在全面促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
一、简要论述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生活化教学,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与充分的渗透。以便全面激发学生作为教育主体部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想法与愿望,使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获得有利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得到真正的进步。
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真正感受到道德知识法制观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观念实际的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入吸收和理解。假如学生没有做到真正的体会,那么也就无法真正的获得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重点知识。
二、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情况
(一)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生活化教学严重缺失
我国广大教育学者都明白“生活就是教育”这一实际的教育理论。也就是说,生活和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在实际进行初中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但是,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只是一味地实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课堂成为了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并没有将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致使生活化教学严重缺失。
(二)道德与法制课和生活化教学未能真正结合
现如今即使有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以及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试着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实际的应用到生活当中。但是很多教师其实缺乏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且存在明显的经验不足的情况。
所以,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不能真正的贯彻到实处,无法将生活化教学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
三、初中阶段如何有效的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践应用
(一)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生活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过程当中,为了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教学进程更加有序,并且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就需要教师将知识目标实现生活化。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其实都是与现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一定要对个人的未来生活进行服务。为了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负责,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为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将能力目标生活化。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和前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一定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最后,就是要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生活化。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推动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综上所述,所谓教学目标生活化,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二)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进行结合。
笔者深入到学生当中发现,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人生感悟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因此,要求生活化教学内容一定要贴合学生的生理发育以及心理发育的特点。另外,还需要广大初中教师牢牢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将初中生的生活规律为教育前提,从而更好、更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类学生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比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来说更加成熟,身体和心理发育也更为完善。所以,教师在实际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初三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从而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紧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开展一些室外教学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去做一天的实习生,从而帮助学生在纾解内心学习压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四、结束语
通过笔者的上述总结与分析,提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极为重要。因此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的弊端,并引入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生活化教学。为了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应用,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从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始着手,并且牢牢的把握初中生的实际性格特点,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并找出与道德与法治相关联的知识点,从而真正的实现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金荣.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31-232.
[2]杨淑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于艳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