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   作者:曹小娜
[导读]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曹小娜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先锋小学 423300
        摘要: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和学习也不例外,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让枯燥的语言文字兼备直观生动的形象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等,还能丰富教学手段,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得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重要过程,在网络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后,应充分利用此技术增加阅读教学措施。通过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学生阅读领域,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及写作手法,能够将阅读中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并正确应用于语言表述的过程中。而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果,是现代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意义
        1.1有利于丰富阅读资源
        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搜集多元阅读素材,如电子资料、视频素材等,丰富语文阅读课堂内容,让阅读课堂更加充实有趣。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利用信息化环境,搜索相关的阅读资料,并将其下载保存,补充阅读背景、关联阅读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培养语文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储备更多的知识容量,又能提高资料查找效率,为语文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1.2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只有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方便快捷,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查找来自不同层面的阅读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面。
2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整合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中年级学生往往都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天性贪玩好动,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正所谓“只有符合学生兴趣的学问,才能让学生获益”。因此,兴趣是学生参与阅读的前提,更是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程整合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特征之一。集光、形、色为一体的信息技术,让阅读更具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中,获得更加新奇的享受,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尤其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以阅读教学需要为基础,将有关于阅读文本的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对课堂的全程把控,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阅读氛围。


        2.2运用信息化资源,丰富阅读课堂内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化环境最大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数字资源,充实语文阅读内容,丰富阅读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例如,在阅读课堂之外,教师可以下载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自习课堂时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智力、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语文词汇、经典语句,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2.3融合信息技术解决重点难点
        语文阅读课程涉及不少抽象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字词和语句理解当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影响学生对文章含义以及主旨思想的理解,由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解决好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深入分析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理解需求灵活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抽象内容具体化。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把握学生的学习困难点,以便在信息技术运用时对症下药。例如在教学《赵州桥》时,不少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和在设计上的创举认识不清,无法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直观想象和思考。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下用信息技术搜集和赵州桥相关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重点从设计角度出发,把搜索到的素材整理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上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对大桥没有桥墩却有两个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约材料。这样的讲解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4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时,往往借助讲故事和提问题等方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得到有效集中,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为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优势,使得情境更加立体化,为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认知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除了可以体现文本内容特点外,还可以将图片、音乐和视频等融入情境当中,为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其情感认知,促使学生在深入感悟文本思想的同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主题进行提取,从而与教学情境主题相契合,提高情境教学的实效性。在沉浸式的阅读学习体验当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拓展,避免思维僵化而对其阅读理解造成的限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的主体性,使其自主探索情境中所蕴含的阅读知识及文本内涵。
结束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过去的阅读教学往往会受到场地、资源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无法把阅读课程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让教师找到阅读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便利,打造一个活跃宽松的阅读课堂,助推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卫.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8(22):65-66.
[2]潘阳.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中),2017(04):139.
[3]蒲学宁.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9(19):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