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   作者:朱莉莉
[导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现代信息辅助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是最为显著的发展特点
        朱莉莉
        四川省绵阳市塘汛小学 621000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现代信息辅助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是最为显著的发展特点,也是教育改革发展中最为有效的着力点。在信息化教学的形势下,教师不仅实现了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也将信息化终端设备、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应用,实现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技术的创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同样作为课堂教学因素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与创新,以此推动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示出来,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学生逻辑思维不强这一问题,且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适应时代的课题之一,融合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可以借助图像、声音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这些直观的方式刺激其感官,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
一、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优势
        (一)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教学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运用基础上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节约了教师讲解、板书的时间,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绎,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具体、形象的展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极大地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网络时代中,知识信息的数量已达到了爆炸式的增长速度,这不仅能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信息,同时更为教师的备课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利用、整合以及分享,使教师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过程中,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凭空产生的。而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种开放、自主的状态,使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能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教学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会认为数学学科不但复杂,且单调无味,尤其是对于思想偏感性的学生来说,理性的数学内容是冗长且枯燥的。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若不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则很难在教学课堂当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若没有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师生也难以形成有利的配合,长此以往,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会越来越难。
        因此,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勇于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堂相融合,构建数学课堂趣味化的氛围。比如,在学习“庆元旦”中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龟兔赛跑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时计算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时长,并尝试着去进行记录。卡通形象的视频会在视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于时间的计算,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掌握分与秒的区别,以此,教师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开始学习数学。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若想在教学课堂上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也要注意方法,选择符合当前学生年龄段的方式结合教材进行展开。并且,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不当利用。
        在此之下,教师要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来为学生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与多媒体的配合,给予学生轻松趣味化的课堂氛围体验。比如,在学习到“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小兔子分胡萝卜的图片,为学生创设出小兔子举办宴会的情境。在课堂之初,教师用语言讲述小兔子见面的场景,配以图片的变化,让学生沉浸其中。之后,教师就要为学生提出问题,“晚上,一共来了12只可爱的小兔子,并且每只小兔子可以吃两根胡萝卜,那么,在这个宴会上,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呢?”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画面,学生就能够通过沉浸式的情境来进行思考,并结合教材开始运算,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三)自主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通过多元化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在信息化教学的形势下,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结束语
        新课标表明,数学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性地解决问题和发展抽象的逻辑性思维。但是,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和困难的,这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理解不了太高深的知识点有关,而将信息技术作为改善这一现象的工具,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去,用图画、视频等具体情境来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绽菊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40.
[2]钟偲.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J].学园,2017(25):23.
[3]孔凡银.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19(33):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