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旭峰
重庆市垫江县牡丹中学校 重庆市408300
摘要:物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不仅教会了学生许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通过这些科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从而对学生起到德育的效果。发挥初中物理德育功能需要教师充分的熟悉物理教材,挖掘有利的资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引言:一个初中物理问题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科学的探讨,还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物理问题时,学会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并合理的处理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德育功能,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热爱社会的优良品质,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主动承担起背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结合教材,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就需要充分的利用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富强而学习的思想。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应该自动背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抓住有效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比如在物理学习中包含了很多的概念和定义,比如牛顿定律、麦克斯韦定理,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理等等知识点都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认为这些都是外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就会片面的认为外国的知识体系更加的具备先进性,因此教师在此时就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介绍,这些科学知识来自于十七至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阶段,而我国正处在闭关锁国的阶段,其实我国历史上在物理研究上也有很多的杰出贡献,历史意义深远。先秦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墨家学派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他们的论着《墨经》中记述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墨经》的主要成就在力学与光学方面。它探讨了力的定义,叙述了惯性运动,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装置省力的原因,以及浮力与平衡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规律以及小孔、平面镜、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观察了温度与火色的关系。同时期的《考工记》是应用力学、声学方面的书,记载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现象、抛物轨道、水的浮力、材料强度以及钟、鼓、磬的发音、频率、音色、响度及乐器形状的关系。这时期的《管子·地数篇》、《鬼谷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还记载了天然磁石的吸铁现象以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将西方科学与中国对物理的研究相结合,激起情感方面的“涟漪”,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我国的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且有灿烂的文化,无时无刻的激发着中华儿女不断的前进,为国家建设作出杰出的贡献[1]。
二、结合实验,对学生的三观进行教育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在实验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注重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合作,如果出一点差错,都会影响科学实验的结果和成绩,浪费小组成员的共同劳动。比如在物理实验中,老师都会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来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为了展示光的折射、直射、反射现象进行演示,可以组织学生在一个比较粗一些的饮料瓶中充满香烟(或是卫生香)的烟雾,拧紧瓶盖,制成了显示光路器(能多个班级重复使用)。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将瓶底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从侧面照向瓶底的平面镜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反射现象的表象。若一半是盛有未澄清的石灰水,一半是烟雾时,从侧面向石灰水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利用废旧物品做物理实验,让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
三、利用教材,组织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初中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辩证,而这些理论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些唯物主义观点也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从而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身边的事物、认识世界。比如在学习牛顿力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只是人类宇宙理论的阶段性成就,却是意义十足的观念革命。没有哥白尼迈出的勇敢一步,就难以想象后来伽利略与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正确的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方法改造世界。在学完惯性定律时,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惯性的利弊进行讨论,惯性一方面可以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坏处,比如撞击可以使斧头利用惯性紧套在把手上,但是人在惯性的作用下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比如脚踩香蕉皮或者绊在石头上会摔跤,在高速路上因为猛地刹车,会引起后面车的追尾等,通过这些物理现象的探究,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这些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结语
综上诉述,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一个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在物理学习中要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正确的探索世界和身边的人和事,这就需要教师将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物理知识有效结合,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德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海波,魏金娉,姚夕忠.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7):78-80.
[2]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