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广西北流市扶新镇永塘小学 537422
摘要:数学学习内容主要是以数与形为主,而计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主要内容,数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小学低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有效实现低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学低段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他们计算能力的高低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表面,更是学生数学基础能否打好的关键。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低段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现状
(一)学生计算速度慢
就小学生数学计算现状来看,学生普遍计算速度较慢,因为年龄尚小,各方面都尚未发展,光是审题就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特别在遇到一些较为复杂计算题的时候更是如此。再加上学生口算能力不足,所以在计算期间速度较慢,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计算准确率不足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期间,除了要考虑学生计算速度较慢这一点,学生计算是否准确也同样十分重要。可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分析,低段学生计算结果准确率较低,学生计算期间经常会出现看错题目、计算口诀记忆错误、不知道如何计算等情况,最终自然会出现计算错误。而学生计算结果一旦出现错误,计算能力自然就无法提升,这也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计算积极性不足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低段生对于计算积极性都不足,面对数学计算题的时候,不仅不会主动思考与计算,甚至还会出现厌烦等情绪。这也直接出现了学生逃避数学计算、不认真对待数学计算等情况,长此以往,学生计算能力不仅无法得到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也会十分消极,不利于学生学好数学。
二、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措施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生大多十分活泼,但自制力十分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而有趣的情境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计算学习中。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培养期间,可以主动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借此有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例如,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即可在教学过程中以“看魔术”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提出如下问题:“一共变了多少朵花?四个鱼缸中一共有多少条鱼?”通过这一方式实现图文结合,同时还能有效借助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这样,学生自然能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思考与探究,有效激发计算兴趣,为计算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口算教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期间还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这可谓是学生计算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计算速度得以提升的关键。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口算能力若能得到提升,学生今后计算速度自然也会明显提升。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期间,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尽可能激发学生口算兴趣,让学生在口算训练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即可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口算技能的培养。以“21+13”计算为例,因为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21+3”计算方法,这个时候教师即可指导学生将其转化为“21+3+10”,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学会化繁为简。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口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终真正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能让小学数学低段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计算能力培养中,口算属于比较重要的模块之一,同时也是训练的重中之重,所以说学生口算速度与准确性对学生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做好口算强化训练入手,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以直观演示、操作展示等为主,将学生带入口算练习中。如在讲述“10以内加减法”知识时,因学生在前期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培养学生计算熟练度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加减法习题,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从估算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借助四舍五入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保持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目前,培养学生计算习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提升计算精准度的基础。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就要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出发,避免学生因粗心大意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1)确保学生计算的认真性,在及时校对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字与符号。通过不断地核对与分析,来避免出现遗漏等问题。(2)要帮助学生掌握考试方法,让学生养成检查问题的习惯,在明确问题考点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的准确性。(3)保证书写的规范性。在书写时,避免出现随意乱写等问题,确保书面的整洁。(4)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主动进行验算。
5、做好练习改错
想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多加练习,控制好练习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但是在计算练习中,也要做好改错,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错题进行分析,以此来避免在后续练习中出现类似错误。如在课堂教学开展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充足的训练量,或是可以将口算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情况,逐渐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语
总之,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有效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分层教学,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小琴.浅析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05).
[2]陈冬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奥妙),202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