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土壤——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罗修俊
[导读]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阐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当代教育做出了教育指向。
        罗修俊
        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高级中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阐述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当代教育做出了教育指向。将生活化色彩带入到教学课堂,能够丰富内容、优化教法、提高兴趣,其积极作用不可忽略。文章将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探析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力求从导学、内容、教法、实验、作业探索思考如何让高中生物课堂扎根于生活土壤,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有效对策
        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教材每一页都藏着生活的影子。但在过去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生物知识和生活现实的联系,怀揣着“考试至上、书本至上”的思想,导致教、学、用相背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物学习[1]。为扭转高中生物课堂这一略畸形教学现状,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就必须迎合教育理念,参透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思想,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够做到“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一、生活化导学,开课点题,埋下伏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们对后续的生物知识学习充满期待、充满热情,埋下有效教学的种子。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趣味现象或热点话题做教学导入[2]。但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内容与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之间必须具有紧密连接性,要做到“循序渐进”,开课点题,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生物课程教学埋下伏笔。
        同时,为了增加导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让学生们能够配合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注意在生活化导学的过程中要变化导学的方法,目的是激趣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如在进行“进化”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先以热点话题“超级细菌”做教学引入。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超级细菌”,在和学生们探究细菌繁殖、遗传、变异的过程中辅助一定的动画进行演示。且这一热点话题的带入必须以具体的案例,如“新冠肺炎”的细菌变异。这样的教学导入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共鸣,且立足于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更容易获取学生的配合,进而顺利引出后续的生物知识教学。
二、生活化内容,补充教学,生动立体
        上述导学过程中强调通过引入生活化热点进行导学,实际上也是补充生活化内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为了让生物知识变得更立体、更直观,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3]。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做教学补充,必要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类比来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一方面能够让知识变得更全面,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从相对生动的层面理解所学生物知识。
        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识,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章节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零花钱做对比,将零钱作为ATP。当零钱使用完需要回家拿钱,这一过程可以拟化为细胞将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用作ATP的合成,即将家中的零花钱比做葡萄糖。倘若家中的零花钱也用完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或起存款卡去银行取一些钱放在家中支撑开销。这一过程拟化为摄入食物进行消化,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吸收进学业,从而血糖被细胞所吸收并氧化分解。
        这样的类比式教学活动,技能够帮助学生搞清楚这一复杂的生物知识。同样也能够让学生的生物学习变得更直观,生物课堂教学因此而趣味多彩,学生也能够在类比之下轻而易举的获取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生活化教法,多元教学,增加趣味
        生活化教学要求高中生物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实现多元教学。

只有改变教法,才能够顺利的将生活化色彩带入课堂,才能够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4]。满足生活化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合作、情景模拟、微课引入等。针对不同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提问的方法,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和学生互动。如“你是怎样喝水的?是感到口渴的才喝水,还是定时定量就会喝水?”。在学生们纷纷作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出问题“为什么你的身体会感到口渴?”,自然而然引出了“水是人体内的主要成分之一”的重点知识,在生活化提问下师生趣味互动,课堂顺利教学。
        再如在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时,为了让学生们理解病毒和细胞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择新冠病毒这一生活现实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播放新冠病毒之下人类的生活,引导学生认知新冠病毒。同时利用电镜照片以及患者肺部X光相关映像图,让学生们观察思考病毒和细胞。这样很容易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情境空间内,既能够灵活教学,又增加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趣味性。
四、生活化实验,创新实验,丰富体验
     实验是生物课堂的主要活动,是有序开展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长期开展“演示类”实验或“检验类”实验,很容易导致学生实验参与积极性不佳,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实验现状,让生物实验贴近学生生活,保证生物实验的有效开展。高中生物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做生物实验的教学引入和创新,目的是在丰富高中生物课堂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体验。
        生活化实验的开展最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变化实验材料,将生活带入课堂。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高中生物教师应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如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活动时,教材的实验提出了利用鸡蛋清、花生、苹果等。这时会有一些学生思考“能不能换一种生活材料”,高中生物教师便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如牛油果、土豆等。
五、生活化作业,实践参与,课后开展
        作业能够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能够增加学生对试题的应对能力,深化学生的学科学习。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改变高中生物课堂作业的组成结构,不能单纯的将生物作业按照书本作业的形式开展,这样作业将十分空洞,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完成。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生物作业时要将立足点放在生活上,要布置实践性作业结合理论性作业。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作业的形式,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学习《人体内主要的有机物》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讲作业布置为如下内容:作业①研究家中食物,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根据只放、蛋白质、糖类的含量对家中食物进行分类;②完成练习册作业,自我检测,将错题对应树上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
        在第二节课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根据作业进行新一轮的导学活动,利用生活化作业做生物焦学的承上启下,教学既带有生活化色彩,又十分顺利。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不能单纯的喊口号,必须真正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上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要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遵循生活化教学要求,真正将生活色彩带入到生物课堂上。这样才能够让生物课堂扎根于生活土壤,让生物课堂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王海文.“生活即教育”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21(02):72-72.
[2]许小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1):87-88.
[3]唐虹丽.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68-69.
[4]唐正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刍议[J].文理导航,2020(17):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