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摘要:影视摄影作为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越来越偏向实际的应用,讲究摄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在如今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高度融合、传媒形式及传媒主体发生深刻变化的新传媒环境下,应用型影视摄影的实践教学需要不断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及探索。应该认识到,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涵盖了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的实践学习,新传媒环境下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传媒环境;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引言:当今时代,传媒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媒介融合以及传媒规模化、体系化发展的新传媒环境对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学具有强烈的现实适用价值,也需要教学能够培养影视摄影技能全面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在探索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注重学生学习应用影视摄影的个体化差异,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j应用型影视摄影的教学核心在实践上,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影视摄影理论的深入学习。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的摄影基础技术理论及影视摄影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胸有成竹地将影视摄影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快速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忽视了课堂内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单纯课外实践教学必然会使学习过程沦为简单与低级的重复模仿,也必然会使学生无法举一反三,无法掌握影视摄影课程的专业核心。
因此,确立正确实用的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改革理念,首先就是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注重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实践的结合,也即是注重影视摄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应用型影视摄影以实践为教学核心,要求专业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影视摄影实践能力的提高上,要求在教学时长及教学目标的设置上,给课外的实践教学留出足够的课时,并以符合新传媒环境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的传授,对学生的影视摄影实践应用水平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再次,影视摄影专业的教师需要将应用实践的核心教学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展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紧跟新传媒环境的现实实践要求,注重理论的应用价值,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更具有现实适用性的影视摄影理论及技术,适当地舍弃一些陈旧的或与当前新传媒环境脱节的理论内容的讲授。
二、多途径改善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方法
(一)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全面提高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动力。传统不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难免有着理论学习枯燥、学生接受困难、理论难以融入实践等一系列问题。应用型影视摄影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参与的课程,如果没有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专业理论应用的动态展示,而只有教材或书本上对于专业技能的文字描述,势必会让学生无法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直接感官联系,增大了学生不必要的联想困难。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能够直接提高应用型影视摄影的实践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是要借助多媒体进行当下新传媒环境中经典优秀的影视摄影作品的展示,以具体案例学习的方式,把理论技术的传授融入到对案例作品的分析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建立理论技术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快速理解书本理论与技术知识的全貌,在后续的个人实践中,学生也就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影视摄影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影视摄影实践作品。二是要以案例作品为指导,把学生在课下自主实践中的影视摄影作品与案例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进行影视摄影技术理论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进而回到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实践水平。
(二)抓住学生实践学习的个体差异,制定差别的影视摄影实践计划
应用型影视摄影的专业课程本质要求是需要学生对于影视摄影实践的主动参与,在更高的层面上,需要学生自己调动理论技术知识进行个人化的影视摄影创作,这对学生提出的专业能力要求并不简单,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认知理解和实践应用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实践学习层次水平。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进行“满堂灌”式的实践教学,那么就会使学生的实践学习结果差距进一步拉大,所培养出的影视摄影专业人才的实践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新传媒环境下进行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学习的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主导和引领,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践能力发展需求的影视摄影实践计划。
具体来讲,在应用型影视摄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几节课时的阶段性教学结束后,首先要进行学生实践学习成果的考核,对学生的整体理论掌握程度和与实践结合的程度有所了解,并掌握学生不同的个体接受水平。其次,教师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实践学习中,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每一组的学生的专业实践学习能力差距不能过大。最后,教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布置符合小组整体实践需求的不同影视摄影实践任务,为每一小组设计独立的发展计划,保证每个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实践课程的教学重点,从而指导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紧跟新传媒环境发展需求,拓展实践教学发展空间
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不能脱离传媒环境的现实需求,它是为培养符合传媒环境中大众需求的人才而服务的。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当前的新传媒环境中,各种影视摄影的实践理念层出不穷,影视摄影所依托的拍摄技术和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甚至如今已经进入了数字电影的拍摄时代,触及了VR影视摄影技术的使用。这要求我国高校内部的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潮流与新传媒环境对影视摄影的行业需求,才能够不被社会淘汰。
鉴于此,教师不能一尘不变地进行封闭的实践教学,而要积极探索行业前沿理论与实践知识,将先进的前沿知识引入应用型影视摄影的实践教学中来。高校始终是一个行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最活跃和最前沿的阵地,高校应用型影视摄影实践课程的教师需要让学生保持专业前沿的敏感度,在毕业之后成为影视摄影行业的弄潮儿,所以,以先进的专业知识拓展实践教学的发展空间,对于整个课程的改革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影视摄影实践应用的知识面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发掘新传媒环境中的各种实践知识学习资源,利用好当前的专业影视摄影互联网交流平台与行业顶尖人士的微博或公众号等资源,使学生在接受全方位的专业实践知识的熏陶,拓展实践教学发展空间。
结束语
在新传媒环境下的应用型影视摄影是一门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课程,既具有实践技术操作性要求,又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实践参与。优秀的影视摄影专业学生能够将影视摄影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现实适用性并符合新传媒环境下大众需求的个性化影视摄影实践作品。因此,在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应用型影视摄影课程教师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改进实践教学理念与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入手,打造过硬的专业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瑶琳.基于5G技术应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5):226-227.
[2]黄鹏.浅析影视摄影教学中的“大摄影”观[J].视听,2020(02):230-231.
[3]牛锦蓉.关于“影视摄影”课程教学的相关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19):200.
[4]徐亮.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6(10):159-160.
[5]高贺胜,付超,郭进.《影视摄影》课程的教学与思考[J].留学生,2015(09):141.